首页 >  > 我在古代考科举 >  第142节

第142节(1/5)

    到了晚上,小李氏果然气得不行,连饭都没吃下,她倒没怪方长庚,只是气方芃不听话,不拿自己的人生大事当回儿事,这不是作践自己呢么?

    方长庚和徐清猗双管齐下,又让阿玖多喊几声奶奶,劝了半天,不惜胡诌京城风气就这样,姑娘都是十九、二十才出嫁,这才让小李氏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把注意力放到了阿玖身上。

    方长庚这才松了口气,知道一时半会儿二老不能接受是正常的,再过一阵子慢慢改变他们想法就好了。

    接下来半个月,方长庚就陪着小李氏和方大山在京城里四处游玩,很快阿玖也熟悉了至今才得见的爷爷奶奶,老少相处得十分融洽。

    离孝期还有一个月,皇宫里来了人,让他进宫面圣。

    第142章  议事

    方长庚从宫里出来时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原来永淳帝看他闲在家无聊,就让他继续着手办学堂的事,至于银子也不用他操心, 户部那边自然会拨出来。

    在方长庚长期讲学的耳濡目染之下,永淳帝对西方此时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 尤其是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更让他心惊,是以他才会如此支持方长庚的举措。

    而对方长庚而言, 这下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越发感到此事应当作为眼前最要紧的事来办, 最要紧的就是培养一批掌握英语、德语、日语等语言技能的人才, 送到海外深造学习,回国后传播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这个国家缺的东西太多, 农科、医科、工科、商科、法政科……那么多的学科, 虽然科举亦分了二十几个科目, 但人人热衷投身进士科, 不怪其它学科日渐没落。

    回到家后, 方长庚用剩下一个月时间重新起草了章程, 交给永淳帝过目。正要走时,却听永淳帝道:“方大人先留下吧,朕请了几位大人过来商议此事,你也听一听。”

    方长庚清楚接下来多半是大场面,跟在永淳帝身后去了隔壁便殿。

    经过这半年的波折,永淳帝的背影比以往坚毅了许多, 步伐稳重,让人不敢想象他如今也才十五岁。

    来的的大臣们正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通政使司以及大理寺卿等十余位人,分列东西,方长庚一个从五品官,一袭青袍在一溜儿大红官袍中无比显眼。不过他是侍讲学士,品级虽低但却是皇帝身边的人,倒没人觉得他的出现奇怪。

    “今儿个找各位大人,就是商议办洋学堂的事儿,这是学堂章程,你们自己看吧。”永淳帝脸上带着一丝浅淡笑意,让人不敢轻视,颇有昭武帝的风范。

    高渊早就跟永淳帝通过气儿,接过太监手里的奏折后只装模作样地粗略看了一看,就递给下一个人,然后老神在在地闭目养神。

    其余人也只扫了几眼,便眼观鼻鼻观心,紧紧闭上嘴。

    最后还是礼部尚书徐达仁先站出来,神情有些愤懑:“皇上!洋人那一套都是唬人的,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尚且学不精,还要办这劳什子洋学堂,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随即有大臣附和,无非是反对办洋学堂,还纷纷抱怨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边关夷军卷土重来,东南又有倭寇,泉州那边英国人捣乱,伤了几个渔民,更不说修河堤城墙,加上军饷国库支了一大笔银子,哪有闲钱和闲工夫做别的事。

    方长庚心里憋闷得很,这事如何能等?弱国无外交,也就这时候中国还有足够的国力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流,等到西方明确了瓜分世界的目标,他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根本没有主动权。要是他们的国家能早一步研究出大炮军舰,哪怕只要不落后,都不会在将来落到那种境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