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世界一级艺术狂徒 >  分卷(94)

分卷(94)(3/5)

,学会了一门名为林望归的乐器研究制作技巧。

    师父也是依靠那些手册,维系着一起寻找乐器的朋友们的关系,找到了一些林望归才知道的友好人士,携手商议寻物事宜。

    可樊成云想说的并不是那些。

    他拿起最面上那封信,小心抽出信纸,惆怅的感慨。

    但是望归,有时候也会偏激、固执,就像这些信一样,他日日月月写给你,我却始终不想给你看。

    那是用信纸写出的一篇一篇叮嘱,更是林望归收养钟应之后,针对钟应未来的安排与要求。

    樊成云在林望归逝世后,整理遗物,才发现这一些封好了的密件。

    只可惜,他不是林望归期待的那种保持距离、尊重仪式感的人。

    樊成云见到这些致小应的密件,想也不想就拆了开,仔细端详这老头子临终前想对孙儿说些什么。

    不看不知道,看完他才明白,林望归为什么会收养钟应。

    为什么偏偏不告诉他。

    樊成云将手中看过无数次的信,递给了钟应。

    他说:我第一天见你,就知道你天赋卓然,是弹琴学琴的好苗子。可你那么小,那么可爱,我不愿意你像望归一样,过得凄苦卑微,只愿你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哪怕彻底的忘记遗音雅社,忘记望归托付给你的责任,我也不许望归怪你。

    说起陈年旧事,樊成云就止不住的感慨叹息。

    倏尔,他勾起一丝笑。

    但是,你一曲《华歌》倒是让我震惊了。

    那首由钟应谱写,九岁登台演奏的铿锵乐曲,有着华夏大地五千年刀光剑影的不屈。

    樊成云听进心里,竟觉得自己若不能拼尽全力,替钟应寻回遗音雅社的乐器,就是辜负了这孩子一腔与生俱来的赤诚。

    于是,他教钟应古琴,找名家教导钟应琵琶、二胡、编钟,为未来此时的相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是因为挚友的遗愿和执着,更不是因为他作为沈家人的义务。

    而是钟应的愿望刻入灵魂,写进了《华歌》,声声奏响了银色琴弦,谁也无法动摇。

    薄薄的纸页,写着一封旧信。

    樊成云视线慈祥,叮嘱道:慢慢看吧,都是望归留给你的心里话。

    不过,我希望你不要怪他,他是一个固执的老家伙

    他说着,笑容着有丝凄凉,我从来没有像他期待那样去教导你,但是,你仍旧成为了他所期待的模样。

    樊成云留下了一桌的信,施施然离开这间房,回去了他与挚友的琴馆。

    钟应的困惑涌上心头,又在见到爷爷亲笔字句时,理解了师父那句你不要怪他。

    洒脱的字,有些潦草,白纸黑字清晰写道

    小应:

    爷爷的开场直白简洁,你生来只为了一件事,也只需要记住一件事。

    你得找回遗音雅社的乐器,找回遗落在世界各处的声音。

    第82章

    爷爷的信件语气严肃, 也许是文字过于言简意赅的原因,钟应看着看着,挺直了身板, 像是当面接受着长辈的教诲。

    记忆之中的爷爷, 早就变得模糊不清。

    钟应偶尔能够想起, 初次见到师父的片段、爷爷和他讲述遗音雅社《汉乐府》的片段,更多的事情,他确实回忆不起来了。

    但是,他可以肯定, 信中的爷爷与师父告诉他的温柔慈祥, 截然不同。

    在信中,爷爷威严肃穆, 发号施令, 要求钟应必须做很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