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的祖国我的生活 >  哎哟喂 (5)

哎哟喂 (5)(2/3)

不能协调。

    我们就给他买了根儿童跳绳让他在家练习,他慢慢地能跳三个、五个、十个、四十个……

    终于,能够一口气跳几百下了。

    我告诉他,这世间的大多数时间不外乎两个字——一,努力;二,坚持。

    有没有比天份的?有,但一般人,是到不了比天分的地步的。

    还是我那个博士朋友,她说的确有那种很聪明的人,她的一些同事,国际名校出身,学什么东西都快,你是能感觉到不一样的,但是,他们也还是我的同事啊,也没有说就比我高多少啊。

    我那个朋友,也是很努力的存在,也是那种白天带孩子,晚上写论文的存在。

    早先有人对我说,方向如果错了,你越努力,离你的目的地越远。

    我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而这两年呢,也总有一种说法——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

    比如改革开放的时候,跟着大形势走,那真是站在了风口上。

    但是有一个问题,像这种明明白白的选择机会是非常少的——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在最初的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老百姓也心存犹疑,一直到92年之前,不少地方少都还有争论。

    是有不少人在那时候下了海经了商,但有很多并不是自主选择,而是无可奈何。

    比如我奶奶这边有很多都是皮鞋厂的。

    然后他们早早的就跑车的跑车,做生意的做生意,为什么?厂子不行了,发不出工资了,虽然没有宣布破产,却等于破产。

    那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自谋职业——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

    据我所知,早先有一大批做生意的,都是这么来的。

    有没有一早就眼光奇准,然后自己走上这条路的呢?

    有的,比如我家太后。

    她做生意是在八十年代初,他们的厂子还在吃大锅饭还能发下工资,咱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还没有改革到那里。

    那她为什么会想到做生意呢?这就有多种原因了。

    一,门里出身。我姥爷早年做生意。

    当时家里有多富裕呢?我大舅,是有三个奶妈的。

    我家太后给我讲这段历史,大概是这样的——我姥爷他老人家脑子好使啊,当年去上海进货,到地方先买一辆洋车,也就是后来的自行车。这东西□□十年代可以说是人手一辆,但在当年,完全可以说是小汽车级别的存在了。买了一辆这样的车之后呢,就开始跑厂家跑商铺,把该办的事办完了,转手再把这车卖了。

    据说还能再赚点钱,我真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大概口才特别好?

    这一手他老人家玩的炉火纯青,后来在那个特殊年代还靠这个来补贴家用,大概就是偷摸的买个皮大衣,让我姥姥穿上几天,之后该打理打理,把皮毛养好了,然后加钱卖出去。对别人还有话——大概就是这是卖孩子妈的旧衣服?这里面,我估摸着还有一点别的操作,否则就是旧衣服,可能也还会有点事。

    我家太后从小看自己爹做这些,思想里就有做生意的概念,所以国家一允许,就动了心思。

    二呢,则是被我大伯他们气的。我大伯拉着我爹跑车,天天只见去跑,就不见分钱,太后气不过,就自己干了,然后把我爹也给拉到了自己这边。

    但是她的选择对了,就一定是结局好的吗?

    最终如何,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当然,有的同学可能说,你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