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乱世第一名相谢安 >  第12节

第12节(2/8)

首先我们不要被苻坚的架势唬住,然后一步步地、稳定地、随时准备应变地去接近这个胜利。

    这也是他能够极有信心地告诉王献之“可将当轴,了其此处”的原因。也是他在淝水之战进行中,预料晋军有可能得胜,但得胜后,谢氏家族必将功高震主,于是上疏给司马曜,请司马道子跟他一起“录尚书事”,分掉自己一部分权力的原因。

    另外,其实这件事,对于谢安个人,倒和他当年泛海遇险、赴桓温鸿门宴等等,多少有些相似,不过危险程度可能还不及那些。无论面临怎样的危险和压力,他都是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心力走了过来,那么这时,他也一定会这样继续走下去。尽力让每一件事,都向着它最好的方向去发展。

    于是,谢安很快做出了任命,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先锋,以自己的儿子,有“军国才用”的谢琰为辅国将军,豫州刺史桓伊为西中郎将,另有檀玄、戴熙、陶隐等,率领共8万精锐,迎击苻坚兵临豫州的主力。

    第九章 从容是真正的强者

    任人唯亲

    我们不妨来瞧瞧这个阵容。有人说,这就是任人唯亲嘛。是啊,的确是任人唯亲。不过这里,可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啊。

    我们历来所说,这个“任人唯亲”,其目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要给自己家人捞好处嘛。那么按这个思路,这就是说,谢安肯定是胜券在握,甚至未卜先知,在他眼里,这个淝水之战,就是一个大蛋糕,谁去谁就能赢。所以,他才会任命自己家的人上前线。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成立啊。即便他像我们一样,详细弄清了前秦的内情,知道这一回苻坚不可能拿下建康,但北府兵和前秦的这第一战,也是一场殊死的较量。

    那么怎样才是合理的解释呢?应该说,其实这场战争的胜负,是谁也无法事先预料的,那么这战争到底是去分蛋糕还是去送死,也很难说。

    谢安虽然酷好音律,府里也一直供养着能歌善舞的姑娘,但他一生没有纳过妾。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是夫人所生。不过这个时候,长子谢瑶已经去世了,于是,自幼以“贞干”和美貌著称的谢琰,就成了他唯一的儿子。既然并不一定是去分蛋糕,还有可能是去送死,那他为什么还要任命自己的弟弟,自己的侄子,甚至自己唯一的儿子上前线去呢?这是个什么样的“任人唯亲”哪。

    这里的确是有原因的。首先,那年头儿的东晋重文轻武,名士们看不上带兵打仗的,不是不得已,谁也不愿去领兵。王导的二儿子王恬,打小好练武,王丞相是一看大儿子就喜欢,一瞧见这老二就来气。所以这带兵打仗,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人家都巴不得不干呢。其实就算谢玄,如果让他重新选择这一生的话,他肯定也会选择去当个逍遥名士的。

    另外,除了人家都不爱干这种差事以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这就是:这场战争东晋的主力,可是北府兵啊。在人们的眼里,这北府兵,几乎就是谢家的子弟兵,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大家还都“震恐”呢,这没准儿就会丢命的差事,难道你要扔给别人?

    所以谢安几乎是想也没想,他依然还是那个思路,既然自己已经得到了这其中的好处,那么危难来临时,你可就要担得起啊,而且就算担不起,也得去担。于是,他并没有迟疑,很快就做了这个任命,干脆就把自己家的一干人,一起送到淝水前线去了。

    从容是真正的强者

    谢安这么快地做了决定,整个建康还在惊魂未定中,那么后面,著名的故事就开始发生了:

    谢玄接到任命,立刻急惶惶地跑到谢安这儿来,问叔叔,他该怎么办。谢安的神色完全和平常一样,没一点儿担心的意思,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