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676节(3/3)
那些国外资本最初想以合作的方式拉拢,后来又想要动用资本力量收购。各种手段没用之后,这些人故技重施,联手打压国内人参价格。
零八年秋,国内人参行情再次下跌,而且比九零年那时候还狠,一条龙水参的价格甚至低到了六块钱一斤。
大家都说,那简直要比大萝卜还便宜了。
原材料降价,人参制品也跟前全线降价。
东方参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人参制品加工出口企业,这一波打击如果挺不住,真的会赔到血本无归。
到时候难免落得个被国外资本收购的下场。
尤其这个时候,参业公司已经不是国企,面临最艰难的境地。
那时候,许世彦和苏安瑛动用了两个公司的全部资金,甚至把首都、深市、沪市、羊城,所有的房产、地产,全部抵押。
就连当初许世彦得到的那些古董、夜明珠什么的,也全都让他拿去拍卖了。
许世琴、许世安、郭守业、郭风华、杨钧显、黄胜利等人也都倾尽全力帮忙。
再加上省里领导的协助,提供大量无息贷款,动用一切力量帮忙。
许世彦就趁着人参价格低的时候,将市面上的人参全数收购,直接囤起来不卖了。
当时所有人就一个想法,拼了,背水一战。
当年他们从那么穷的日子走过来,大不了还过回当年的日子。
最穷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就凭着一股意气,咬牙生生挺了过来。
零八年都没等过完,人参行情直线上涨,到零九年,人参行情上涨数倍。
尤其是随着相关政策出台,限制毁林用地,人参种植面积一再压缩,人参行情一路走高。
这几年虽然也有些波动,但总体影响不大,还是呈上扬趋势。
参业公司也因为这一手操作,直接赚翻了,当初豁出身家帮忙的众人,也跟着挣了个盆满钵满。
如今黄胜利等人都岁数大了,也没那个心气儿再干啥,于是啥都不掺和,只安心分红养老。
至于各家的孩子们,有出息的考学出去,或是进参业公司上班。
没本事的就在家做买卖、务农,有爹妈打下来的底儿,再加上如今池西的发展,不管干啥也都能过得不错。
周庆国一想也对,“是我眼光浅了,还是你们好啊,跟着三叔三婶,一个个都不少挣,身家几千万。”
周庆国看着黄胜利等人,感慨道。
“咳,这可不一样,各有各的前程。
我们就是土财主,你那是大领导,你看你现在不也挺好么?”众人哈哈大笑。
六十六岁生日,必须保留的传统项目就是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