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上京春事 >  上京春事 第137节

上京春事 第137节(2/3)

他三思而后行,但宁朝阳觉得,做都做了,那就替他善好后吧。

    眼里涌起笑意,她将信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嘴里嘀咕着这字写得也太用力了,手上却是将它放进盒子里,藏到了自己书架的最深处。

    台鉴给圣人上了奏本,挑明定北侯与淮王有同流合污之嫌,劝圣人早日将定北侯召回上京。

    淮乐将折子递给宁朝阳,含笑问她:“你怎么看?”

    宁朝阳只翻了一眼就道:“若无东边诸将浴血奋战,这位大人连握笔的机会都未必能有。”

    背刺正在征战的武将是天底下最无耻的事情,没有之一。

    第186章 肃清风气

    这话是没说错的,但从宁朝阳的嘴里说出来,淮乐还是有些意外。

    一向只看利弊的人,什么时候也会论道义了?

    更意外的是,她这话一落地,旁边站着的几个重臣没有像先前一样指责反对她,反而是纷纷点头:“宁大人言之有理。”

    “东边战事尚未安定,台鉴竟就急着要问罪定北侯,实在其心可诛。”

    “殿下既然已经监国,就该先杀鸡儆猴,叫他们不敢再肆意作乱。”

    淮乐听着,这才发现朝中的风气好像也变了。

    先前大家都还分着各自的立场权衡忌惮,只要是敌对的人,就算说得对也不赞同,只要是自己这边的人,就算说错了也会帮着掩护。

    可现在,他们连宁朝阳都不避讳了,甚至还大声赞同她。

    淮乐有些怔忪,而后就挥笔让青州将刚制好的兵器送去支援定北侯。

    朝廷之中的党争风气不是一天养成的,自然也不会在一天之内就消弭,宁朝阳将苍铁敬一党重处开了一个好头,但要如何将这风气延续下去,还得她再多想想。

    不过,总归是在变好的。

    议事散场,淮乐坐在高位上看着朝阳与其他大人一起并肩走出大堂,眼里露出了一丝欣慰。

    宁朝阳是整个朝野里最辛苦的人。

    不是因为她办事多,而是因为所有得罪人的活儿,基本都是她在干。

    中书舍人、台谏官、工部侍郎、光禄将军、禁军统领……所有与李扶风有牵扯并且回不了头的官员,都由她出面抄家监斩,这些人在朝中没有获罪的门生和亲友,简直将她恨进了骨子里。

    淮乐每日桌上的奏折共三堆,朝中大事占两堆,弹劾宁大人的独占一堆。

    虽然大多数她都置之不理了,但总有人会费尽心思地抓宁朝阳的错处,而后当朝弹劾。

    这世上人无完人,就算厉害如宁大人,也会有错漏之处,比如——

    大盛有律,朝廷官员不能私自往有战事的州县送信,违者脊杖二十。

    淮乐拿到驿站记录的时候很想替朝阳打掩护,甚至已经派人去“问”驿站是不是记错了。

    但宁朝阳却拱手与她道:“臣的确是送了私信去魏州,臣认罚。”

    淮乐想说她糊涂,她却先一步开口道:“朝纲动荡,人心惶惶,新上任的官员都在等殿下做出表率。臣在此时挨一顿板子,比之后的十顿百顿都更管用。”

    说完,头也不回地就去领罚了。

    那么多人等着看她的笑话,挨杖责脸上过不去,按理说藏着偷偷打了就算了。

    但宁朝阳不。

    她不但不去刑房,反而拖着跪垫、带着执杖的两个小吏,大步流星地穿过永昌门,走过三孔桥,最后停?????在了朝臣来往最多的太极殿门口。

    四周的官员看着她这架势,还以为她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