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855节(1/7)
“不过在基础军事教育上,我认为我们除了学习苏联之外,也完全可以借鉴一部分日本人的经验吗。日本人虽说高级军官的战略眼光差一些,但是有最好的中下级军官。以敌为师,这一点并不难堪。”“至于团以下的干部,还是应该以步兵指挥专业,加上部分防空、队属炮兵指挥的专业为主。不过我认为这个高级指挥学校,不仅仅应该设置指挥专业。我更倾向于将还要设置一个参谋专业,尤其是培养高级作战参谋的专业。”
“我已经给中央打报告,建议依托我们现有的军区中高级干部进修班,组建军事指挥学院,专门担负团以上干部的培养工作。如果愿意的话,我会向中央推荐你担任这个学院的院长。而且我也认为,你绝对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
“老郭,眼下整个东北战场除了朝鲜境内之外,已经基本上无大事。部队的整编和补充,也基本上已经完成。我感觉你现在可以腾出部分的精力来,就全军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拿出一个草案来。”
“我们部队的军事教育体系,是你一手建立起来的。在这一点上,你有相当的发言权,也是这方面的真正专家。你在战略方面的眼光,我也是相信的。不过我说的可不单单是一所军校,而是我们整个全军的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杨震将全军这两个字音咬的很重。这意味着这个草案不单单是指的抗联,包括华北的十八集团军和华东的新四军在内的全军。不过尽管只是点了一点,但是杨震知道郭炳勋会明白自己意思的。
杨震的想法和思路,郭炳勋略微一琢磨就能明白他的用意。而且杨震说的也没有错,在国内整体以教育水平比较低,每年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数量,甚至都无法满足自身建设的需要。与西方国家相比,相差更是不知道里许。
包括华北根据地在内,除了北满地区提早实施全面九年义务教育制之外,其余的地区教育水平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标准。而且目前东北加上华北各个根据地,甚至包括苏北与皖北在内,总面积只不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数量比例更低。
西方列强的军事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本国国民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这种教育体系,对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说,还是有些过于超过标准。毕竟培养一个步兵排长的难度,远比培养一个工程师要小的多。
第2196章 江淮战役(一)
西方的基层军事教育,军校只是承担一部分。战时军官的补充,除了军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以及从优秀士官之中选拔军官。而国内在这一点,至少在短时间还是无法弥补的。
日本人的最基础军事教育,应该说做的相当不错。至少在战争初期,他们后备军官的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即便是到眼下穷途末路阶段,后备军官的水平也不差。但是他们过于区分军官与士官之间的差别,那些经验丰富的士官,百分之九十九只能一辈子都当士官。
宁愿选择那些没有任何经验的,突击培训的军官,日本人也不愿意从大量经验丰富的士官之中选拔军官。这就是日本人在军官培养方面最大的失误。但这并不说明日本式的军官培养理念,就真的一点无可取之处。
尽管苏式的军事教育体系,划分的有些过细,并不有利于一个基层指挥官全面能力养成。至少在团一级以下部队,甚至师一级的各级指挥员,也只能负责自己的兵种指挥。但毕竟在符合自己国情的基础上,满足了部队最基本的需要。
他们更注重的是在合成部队阶段最基础编制,也是中级军官与高级军官衔接最关键的团一级,以及团以上军官的合成培养。在国内教育水平还远不如,当初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