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9──水月倒影>(5/7)
一眼望去,绿草仍是翠绿如茵,随着慢拂过的凉风左右摇摆;远方的山峦依然宏伟庄严,在那一头静謐地沉睡着。所有景色都如此相彷,这里的一切似乎不曾改变。
但,身处时间洪流正中央的我们,无力于抗拒万物的变与不变。
我们只能尽力掌握还得以操之在己的、还必须弥足珍惜的,并且极力避免留下如刀割般的遗憾。
可惜,这些道理,往往得先经歷过失去,才会有所体悟,例如我。
踩上绿地之间的岩石步道,这些岩砖除了色泽和纹路不一,表面的凹凸程度也有所别。但这细微的凹凸起伏,却在行人脚底传来深刻的扰动。
心神早已散落各处的我,步履如波,无处安定而漂泊的灵魂,于此载浮载沉。思绪与呼吸的节奏,与寺园的频率稍有不合,一不注意便可能踩踏不稳、进退失据。
最轻微的状况,大概只感觉地面岩砖起伏不定,偶尔引发脚步错乱;若再严重一些,搞不好会就此绊倒或滑个大跤,进而擦伤或是扭伤。
当然,这里不是形势严峻的山路,不太可能会让人陷入生命垂危,只要不在地面潮湿、积水时,还执意迈开步伐、放肆奔走,肯定不会出什么差错。
离开绿地,途经寺旁的一块小空地,是停车场。那里有位身穿素色僧服的和尚,正手持小把草木剪,修剪树木根旁的杂草。
他手里细心修剪的是杂草,耐心剪除的是杂念,专注翦除的是六根中的不清净。拋去心中所有杂念,及对人世间的执念,只渴求领悟最真实、纯粹的禪意。
头戴斗笠的他心无旁騖,只专注手边的修剪作业,在结束前从未分心抬起头来。身后来去的访客,于他而言不过曇花一现。
我停下脚步瞅了他一眼,紧接着又转往道场。我怕打扰他维持「空」的心念。
经过水月道场时,里面正巧应是在举行例行的诵经仪式。
今年也因疫情的缘故,暂不开放民眾进场礼佛,道场里的软垫椅几乎撤掉了,只有少数几位师父得以待在佛前。不过外面仍是聚集了一批游客。
游客们一面双手合十,一面观礼,伴随阵阵敲打木鱼的清脆声响,口中念念有词地祈福。但我不若他们那般虔诚,又或说,我已然不知该为何、为谁而祈祷,才待不住如此庄重的场合,所以只侧观佛顏几眼,就赶赴水月池边。
池边前方有几组人马在拍摄,对回道场那端又有信徒正在观礼,遮住了可以面佛的视野。我本来只想定足远观,尝试从佛如炬的目光中偷取一些禪念,这下倒被迫放弃不净的杂念。
我索性晃过了一整圈,在最边缘的角落坐下了。
静观池里的水,水面反射出我的无表情。我不禁想着,若跳入这片池底,是否能就此进入另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我能远离在繁华人世被喷溅的泥沼,拋去俗世间纠结的一百零八种烦恼,于是获得超脱、离苦得乐。
但浮想联翩莫不皆为虚妄。人世不如电影、也非动漫,并不存在魔法,无法使用魔杖一挥、手指一划,就寻求到永恆不灭的快乐。
喜、怒、哀、乐、贪、嗔、痴,祸福相倚,万劫不復的轮回循环,才是真正的人生百态。
水月池里,曾经盛放的莲花已然凋零,被秋风吹皱的莲花池,波动的倒影中,无法清晰见着往昔寧静祥和的美好。当风停下,再也不见两人静坐相伴的身影,如今只剩一人。
或许,在看似不变之中,实际却无所不变,端看观者有无知觉。
季节褪去溽暑,我换上秋衣。
我用力拉紧薄外套,只求冷风不要再乘隙侵入我的身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