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  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第51节

在七十年代被娇养 第51节(3/4)

    聂正崖自然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去责怪谁,他所能做的只是趁着德国专家还没到的时候,尽快让筹备组里的技术人员、工人熟悉新生产线的各种按键、构架。

    除此之外,上上下下还有无数需要协调的事情等着他办。

    苏净禾很快答应下来。

    她前世在学校的时候,经常被抽调去各种论坛、国际会议帮忙接待外宾,可谓驾轻就熟,一点都不紧张。

    接到工作之后,苏净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电报去往德国公司,要来了对方派来专家的具体信息。

    她的电报写得非常详细,包括来人有几个,性别、年龄、家庭背景、饮食忌讳、宗教忌讳等等。

    没等多久,对方公司就回了电报过来。

    跟以往公事公办的信函不同,这次的回电足足拍了五张纸,写满了两个人的背景介绍。

    筹备组到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所谓的“专家组”,其实只有两个专家,一个叫诺德,是瑞典人,今年三十一岁,另一个叫贝法的德国人则只有二十三岁。

    苏净禾了解到他们希望分开住,都比较喜欢西式饮食之后,先让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准备了两间独立宿舍,又专程去食堂列了一个菜单。

    现在要买到巧克力酱、果酱,时间太过紧张,并不容易,但是这个季节自制一点杏子酱、梅子酱、柠檬酱,却是一点都不难。

    这些都是当地就有产的时令水果,无非就是多费点糖而已,筹备组特地给这些外国专家拨出了一笔接待经费,厂里没有烤箱,但是有烤馕、烤饼的坑,苏净禾就让他们用做新疆大列巴的方式改良了一下,除了大列巴,又学做了法棍,还准备了燕麦,并通知附近的牧场每天送牛奶等等。

    她考虑到两个人不识汉字,新建的厂区又很大,容易迷路,还特意让人在不少显眼的地方挂了指示牌,哪里是去宿舍,哪里是去办公室,上面写了英语和德语。

    除此之外,又做了两个外文版本的菜单,还有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对照。

    她忙得脚不沾地,等回过神来,忽然发现整个厂区都变了个样。

    刘妮雅跟她说:“聂组长要求大家一起搞卫生,说腾出的空房可以当做宿舍,大家就能住得松散些,等生产线上了,厂里还会筹备自建宿舍,到时候可以分配住房,现在在岗的都算老员工,可以把家属接进来……”

    搞卫生本来是一件很容易让人抵触的事情,可被聂正崖披了一层糖衣之后,上上下下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居然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厂区打扫干净了。

    聂正崖又让人运了几大车小石子过来,填补在原本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军需厂是新筹备的,很多厂房都只盖了一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地都是,看着又脏又乱,经过这一番整理,整个厂看起来焕然一新。

    其他人忙着搞卫生,专家、技术工、核心普工则是被要求封闭培训学习。

    聂正崖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才终于做到让他们把运回来的生产线设备的包装都拆开,在上面标上序号,搬进厂房里,按照里面配的说明书一样一样辨认,再试着自己装好。又让翻译组的人给他们反复做培训,熟悉英文原文。

    幸好领导们都在京,又早有明言,现在一切以生产设施上线投产为先,所有都要按照外国专家的指示来,聂正崖以此为借口,把整个大筹备组都指挥了起来。

    终于,德国工厂拍来电报,说两个专家已经上飞机的时候,一切都收拾出了个模样。

    苏净禾带着顾秀玲和另一个副组长去接机。

    飞机晚点,落地已经半夜十二点,过了老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