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宋金议和(2/3)
这么多次对战,无论哪个人领军居然从来没打败过他。前一阵子听说南宋朝廷要交给他三十万大军,此事万一成真,让他分兵北伐,到时候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至于刘豫的偽齐,1碰到岳飞更是像纸糊一般毫无抵抗之力,不如将他废了以示善意;黄河以南的土地,最有价值的襄阳六郡早就丢了,剩下那些又不好管理,索性一起还给南宋,再加上释放高宗生母韦氏回国,这份大菜端上来,高宗绝对不可能不接受。在高宗方面,立国之初诸事不顺,颠沛流离,把他的胆子跟胃口都吓小了。就算岳飞连胜皆捷,他的心愿也只是希望能确保偏安东南,即使让他放胆去想,顶多也就是从「分江而治」变成「分河而治」。如今不需打仗,不必担心打输,更不需担心将领尾大不掉,金人直接把土地奉上,就算为此要他付出多少金银也无所谓。此外,高宗素以孝母闻名,如今金人愿意释放韦贤妃更是命中他的要害。
其实秦檜从金国回来就跟高宗邀功,说任务圆满成功,请高宗静待金人愿意释放韦贤妃的好消息;还预告不只如此,到时候也许还有更让朝廷高兴的事。
所以不久高宗便下詔,将秦檜再度担任宰相之职。
关于合约双方互派使臣沟通之后,金国开出的第一项条件就是高宗必须对金国行君臣之礼;光这一项,高宗与满朝文武就无人同意。全国军民也纷纷发表意见认为绝不可行。
后来宰相秦檜以及出使金国的王伦与金国使臣达成协议,宋只要把金的国书供奉在宫中,高宗则不行臣礼而定此事。
另以徽宗去世未满三年,高宗尚在守孝服丧期间,不宜牵涉外交事宜为由,决定让秦檜以宰相的身份前往金使萧哲住处,代理接受国书。此外,金国希望百官都参加受书仪式以示郑重,最后决定让省吏们身穿朝服为前导,护送国书放入宫中。
谈妥之后,高宗便詔金使上殿,金使答应归还河南、陕西旧地,并送回徽宗灵柩与韦贤妃。因参知政事李光素有威望,便由他在和议书上签字以表诚信。又降御札给三大将领。
绍兴八年签订的和议,其要点如下:
一、宋对金奉表称臣,受金册封为皇帝。
二、两国疆界,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西南为界;自淮而西,宋割京西唐、邓二州,及陕西商、秦二州之半与金。
三、每年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称贺。
四、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于每年春季运送至泗州交纳。
五、金国答应于次年送回宋徽宗灵柩及高宗生母韦太后。
内容包括南宋称臣,岁贡贺旦,自列于藩属,虽然说是盟约,其实根本就是降书。
绍兴九年元旦,秦檜代替高宗下跪从金使萧哲手中接过国书,然后让省吏们身穿朝服为前导,将金国国书奉于宫中。
岳飞在鄂州听闻宋金议和以及和议内容之后,马上上书反对。认为若是为了迎回徽宗灵柩与韦太后,与金人议和给点财帛可以接受,但是因此丧权辱国,形同投降绝不可行;何况金人狡诈多变,根本不能信任。
朝廷不但没有回覆,还下詔封岳飞为东京开封府仪同三司,这是从二品的文官职,地位仅次于宰相;另外加给三千五百户食邑。
岳飞连续三次都拒绝接受朝廷的詔书。
手下有人劝说:「我们连续三次北伐,死伤那么多兄弟,连东京的大门都没有看到;如今不费吹飞之力就可收復,岳帅正可回到东京,继续完成宗帅的遗志。」
岳飞听了大声斥责:「大丈夫立身于世,寧愿战死也不愿对敌人下跪保命,这种以卑躬屈膝换来的土地,我一生都不想踏入,在有妄言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