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抗战之红色警戒 >  第1159章 调教亚洲

第1159章 调教亚洲(2/3)

 孤家寡人的没有其他参照物的发展,缺少了外界文明的刺激和推动,也容易陷入近亲文明的泥潭中踯躅而寻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孟享除了对世仇的曰本人下手狠一些外,在保持华夏主流地位的基础上,对其他种族和文明也只是打压削弱,并不会完全灭族。

    整个亚洲差不多已经是华夏一统天下,其他种族和文明虽然也有保留,不过能在华夏主流文明中不被同化,坚持多久,就是另一说。

    朝韩国已经消失,整个种族也在逐渐没落,人口逐渐减少,二十世纪末能被人记得的只剩下泡菜和棒子少数经过孟享诠释后的特色词眼。

    他们和很多民族一样,由女姓先行一步,逐渐的融入同化到了华夏族群中。

    东南亚的土著人靠着他们比华夏还要夸张的繁殖,保留的数量比棒子们稍多一些,但他们却需要面临周围战争的不断消磨。

    在印度人最后投降,华夏彻底占领了整个印度后,东南亚残存的数百万土著们被陆续迁移来了南亚,并根据民族的特色建起了6个国家。

    而留在东南亚的土著在不到三十年中就基本消失同化了,只留下原来的国名留在华盟中成为了无数华人的栖息地。他们保留下来的对热带和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认知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样,不断探索的华夏彻底消化吸收,成为了华夏新文明的一部分。

    印度的文明和欧美西方文明一样,很难被华夏消化。他们的庞大人口就是一个障碍。因此英国人前世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印度逐渐的分为印度、巴基斯塔、孟加拉国,另外加上了一个斯里兰卡这四处。

    但孟享在把华夏和华盟跟印度的分界线以卡克马拉河、恒河标注后,还是把剩余的印度部分逐渐的分化为八国,在加上大洋洲上迁移而来的和中亚迁移来的2国,印度一下子又恢复到了十六雄国的状态。

    不过即使到了本世纪末,以新德里为中心的那个最大的印度国家人口也只在一亿左右徘徊。内外的战乱消耗了所有国家的精力。

    而这个时候,人口已经走向了良姓循环的华夏,还是突破了18亿,遍布世界各大洲。甚至连中东的沙漠中都有华夏人的脚印。

    中东除了一个已经被华人移民充斥的新月国外,还是保留下了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等各民族圣地为核心范围的几个小国家。

    即使这样的小国,孟享依旧不忘记在其中掺杂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突厥人,以及各种宗教派别的砂子,并美其名曰“不同的文明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欧洲或许是最大的火花碰撞地,阿拉伯人、波斯人在部分西迁流入非洲的同时,也念着经文流入欧洲;非洲的黑哥们也带着部落的古朴载歌载舞的扭到了欧洲钢筋混凝土的都市街道上;中亚各国的残存人口和土耳其人一起被不断扩张而来的华夏压制着,只能向西寻找着欧洲新世界。

    东欧和南欧成了亚欧文明碰撞最为激烈的地方,中亚各民族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以西重新建起了新的国家,逐渐的成为了苏盟的一部分。

    寒风越是凛冽,棉袄会裹得越紧。越是矛盾激化的地区,苏俄主义越是适合成长。

    未来评论二战哪一国人口损失多的时候,苏俄人哭得和曰本人一样冤。

    前世的苏俄在二战时最高达到了1.8亿,二战死亡的人口有很多说法,大约在三千万左右,上下在一千万浮动。但这个前世争论不已的数字这个时空同样存在着很多的争论,不过数字已经改成了八千万。反正苏俄人重新拉拢各盟国后的人口总数还没有超过一亿。

    要知道损失的人口不是平均削减,青壮是战争最先消亡的部分,苏俄残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