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3/4)
起前世今生的全部往事,满心只剩一个念头——找到他。
--
在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广场上,她遇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街头艺术家。他已经一百多岁了,但依然反应敏捷、耳聪目明。他给过往的行人游客画素描画像,展品则是挂满一面布幕的少女肖像,画的都是同一个人。
何岚氲问他:“她是谁?”
“我的初恋。”老人说,“她在二战中去世了,没有留下照片,我希望用我的笔,让她的美丽永存世间。”
空闲时他正在画另一幅新的,以san miniato教堂为背景。他抚摸着笔下少女的长发说:“幸好有这些画像,不然过去这么多年,以我日渐衰老的脑袋,快要记不住她的长相了。”
何岚氲注意到画像背景很多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其中不乏现代建筑:“她来过佛罗伦萨吗?”
“没有,”老人露出心驰神往的笑容,“不过在我脑海里,我们每天都手牵手在阿尔诺河畔徜徉。”
何岚氲觉得他画得很好,笔尖饱含情意,少女的一颦一笑都宛在眼前。
“我可以跟你学画画吗?”
她在那里过了两个月街头流浪的生活,跟着老人学素描。小时候为了画贺兰韫上过美术班,有一点基础功底,她学得很快。
老人看到她笔下的人终于成形,问:“他是谁?”
“我的爱人,”她回以与他相似的笑容,“他也没有留下照片。”
老人没有多问。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没留下照片,那必然是个奇特而伤痛的故事了。
之后每到一个新的地点,她都会给他画一张画像。慢慢地画像积累了一箱子,加上那只陪伴她的猴子玩偶,她的行李变得很重,需要开车代步。
她开车越过蒙古高原,趁夏季雪线升高,从雪山之间的峡谷进入鲜国。
她在边境小镇上遇到了哈维,他还在贩卖小商品。他当然不认得她,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一起在篝火旁牵着手载歌载舞,把酒言欢。
她说过要请他喝酒,总算没有食言。
夜里人们相继散去,她坐在篝火旁,借着火光画一幅新的画像。她的画技有所提升,不仅会画人像和静物,也能按脑中意象勾勒出动态场景。
今天画的就是星空下的草原,他背着她,远处的半月湖硬着月色,波光粼粼。
哈维从背后冒出头来偷看她的画板:“这两个人是谁呀?你去过半月湖?”
何岚氲没有回答,从底下抽出一张之前的肖像画:“画的是他。”
哈维拿过去仔细端详,何岚氲趁机问:“你有印象吗?”
哈维摇头,笑嘻嘻地冲她挑眉毛:“他是你的心上人?如果我见过这么英俊的男人,一定也印象深刻忘不掉。”
何岚氲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旅途中她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六度分离理论认为,世上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不超过五个中间人产生联系。比如她在西部自驾游时,和一对新婚小夫妻结伴而行,女生叫杨末,聊天时发现她的高中同学洪樱是穆辽远同系师妹,目前也跟他在同一家研究所,研究鲜卑魏国同时期的吴朝;老公是个外国人,杨末叫他阿福,来中国后不知为什么突然也对鲜卑史感兴趣起来,想去穆辽远的研究所读书。
“可能,我上辈子是个鲜卑人。”阿福玩笑说。
他跟何岚氲对视了一眼,有点尽在不言中的意思,只有杨末气鼓鼓地说他被封建迷信洗脑毒害了。
何岚氲笃信这一世的岳凌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