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女的生存指南 第168节(3/5)
曲奉长兄之命,让我隐匿行踪快马来此待命,王兄不是驻守西南,又为何在这里。”王烹走过去,忍不住打起哈欠,照平常闲聊那般说道:“我也是不久前接到从安兄的密令,要我听命于一位贵人,今日那贵人便会到宣城,因不能让旁人知晓,我亲自来这里等。”
林卫罹听到“贵人”“不能旁人知晓”的话,立马明白过来兹事体大,赶紧便要告别,翻身上马,准备先行进城。
只是辞别的话还没等说出口,旁侧再次传来动静。
出身军中的两人颇有默契的齐齐看向靴声来处,然后皆是一楞。
随即赶紧低头,拱手行君臣礼。
作者有话说:
重叠的另一段年岁在48章。衡阳公主出场在51章。[51章建议重温,因为很能体现这个公主的性格,方便更能理解这个情节]
没几章就要完结了~
第131章 .
五月初十, 一封文书被紧急送进兰台宫,听闻李毓阅后大怒,长生殿内只听骂声,而从这日始, 便不断有公文发往尚书省, 数量为前几月总和所不能及。
郑彧更是接连数日都进宫。
一切都太过异常, 风声也渐渐流出, 原是建邺周边郡县出现突厥人活动的痕迹,先是上元郡, 后是江都郡、钟离郡、淮南郡、庐江郡、同安郡陆续上报。
得知消息的高门世家,为避将会发生的祸乱, 已有开始收拾箱笼, 想要效仿先祖南渡之人, 只是还未能出府,便立即被禁卫以谋反罪为由围府。
这些消息难以下达不识字的寻常百姓家中,他们都皆以贵族动向为准来判断局势, 而其余郡县的士族又以建邺为准, 倘若此时身处建邺的世家有动, 必会牵动各地,使得众人胆战心惊, 先一步乱起来。
可强行围府, 更使得其他知晓内情的世家认定形势危急,由裴敬搏为首的身在建邺的士族纷纷上书求李毓给个说法。
要是不能抵御突厥,便趁早让他们渡江往南边去。
李毓为安这些人的心, 只好遣人去寻逐渐开始不问政事的王宣, 琅琊王氏偏爱清谈, 他于世林中, 到底还是能说上一二。
而在派人前往去请王宣的次日,丹阳郡的文书也火急火燎的送来,函封中所写的亦是发现突厥人的行踪,似与废太子李乙有所牵连。
李毓再也坐不住,丹阳郡是离建邺兰台宫方向最近的郡县,他急诏舅父郑彧入含元殿商榷。
年过半百的郑彧体力大不如前,即使得了圣恩,能乘车到含元殿基前,可还有百级台阶要爬,等好不容易站在殿门外,已是累到连喘不止,掏出怀中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随后仔细收好在怀里,进殿行礼:“臣郑彧拜见陛下。”
对于这位亲舅父的喘息,李毓只看了一眼,半句关怀没有,直接质问道:“大郎、七郎他们为何还迟迟找不到李乙的踪迹?”
郑彧揣着手在身前,即使心里不大好受也不敢多说半句,努力尽着臣子的本分:“已经以江淮吴郡为中心,向四周大范围的搜寻,江淮郡王李湜之的官邸也派兵驻守,七郎接手了他所有文书往来,只要李乙藏身在那里,或是要与李湜之联系,都逃不了,想来应该不久便会有消息。”
“现在就有消息,我刚刚收到了丹阳郡的文书。”李毓冷哼一声,讥了句,“他都已经和突厥合谋要直取建邺了。”
听见前半句,郑彧严肃以待,可等后半句传入耳中,紧绷的表情变得懈怠,随即大笑起来,心想黄口小儿便是黄口小儿,还是得靠郑氏:“突厥远在天山以北,还被征虏将军王桓挡在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