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第170节

第170节(2/6)


    太师府四位嫡公子,长公子凤举自幼承教宫闱,从文昌郡公手中袭得外戚人脉,虽年纪小小,但已然风华璀璨,腹藏千千,表面上他不过是皇太弟八位伴读之一,实则毓庆殿被其玩弄于鼓掌,朝中六部九卿,各股势力交错谙熟于心,太师于年初为其请封世子,也是迫于长子跟脚已成,不得不让其入朝历练。

    相较于长公子的早熟沉稳,二公子长鸣要失色许多,因老永安侯之故,这位公子打小混迹于军营,风波不断,四岁袭爵之后即开始锻筋开骨,如今拜入师帅门下,深得黑云武勋拥戴。

    而最得主母宠爱的却是体弱的三公子鹤啟,这位公子与其两位兄长相较显得默默无闻,甚至都比不上天赋异禀的四公子祤霖,三公子极少出府走动,据传闻其喜痴爱花草,擅读书,为老夫人钟爱而长居忠义伯府静养。

    目前立起来的公子就这三位,太师无一不是放养的态度,其实除了日渐显出不凡的四公子,太师会偶尔抱在身前,其余三位公子都是摸爬滚打长大的。尤其长公子,那几乎是在太师的打压下脱胎换骨。

    长公子对于湖湘的继承有天然优势,但从他懂事起就被太师排挤在刑部之外,马季等人手中的势力那是想都不要想,甚至因为凤举,赵太师还一直压制着马季的晋升,否则他造就的第三位阁老就该姓马而非董,邵柏博对赵秉安的这种行为恨得牙根都痒痒,因为每一次这个混账妹婿下手的时候都丝毫未曾念及父子之情。

    这个正月,京畿过得是风雨飘摇,赵太师称病歇朝,少帝与太师世子私底下的较劲让江南窃喜,但不过几日,赵凤举就双管齐下,既狠狠捅了少帝一刀,又把两江往末路死地上推了好大一步。

    正月二十四大朝会,皇太弟请旨前往江南讨贼,文昌郡公、辽河主帅郭涔全力支持,御林军鲜见表态,愿为皇储靖平两江动荡,政和帝高坐御座之上,看着赵凤举得逞的神色,面色怒红,一口血卡在嗓子眼,终究是没忍住。

    孟家麾下十万精锐全数被皇太弟带出京城,除了奄奄一息的顾椿,政和帝连虚名上的支持都没了,面对赵凤举的试探,他算是再无招架之力,而这次,似乎赵太师也对少帝的资质死了心,他老人家没如以往那般偏袒,而是彻底甩手,估计也是想看看,凤举到底能做到哪一步。

    皇太弟率大军离朝,气势汹汹的扑往江南,他懒得费心思等舅舅查那些弯弯绕绕,只要有关的,都杀了也就结了。

    御林军从来都算不上王者之师,只能称为一把杀戮的利器,在皇太弟下令的那一刻起,两江就是他们的屠宰场,而那些牵涉四大书院的鸿儒名门,在他们眼中,与北疆玉楼外卑贱的蝼蚁毫无分别。

    作者有话要说:  太师辅佐政和帝上位,曾获辅国公爵位,凤举的世子来源于此,只不过朝野多以太师为尊,所以称为太师世子

    第305章 丁忧

    高瓴瓦檐,缥缈水榭, 伯府的这一道景致当年可是了半截护城河才修成的, 可惜, 被太师以逾制为由封存多年, 直至府中诸公子袭爵,这西半拉府邸才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今日是太师而立之年的整寿,冼马巷本该大肆操办,但无奈入秋以来老永安侯风寒入体,卧床不起,赵氏族中皆知这是大限将至,俱都安分守己, 不敢出外滋事, 怕再给长辈们添忧。

    两府只是一墙之隔, 分于外人看得,如今老太爷病重垂危,也不再拘束礼数,直接由华厦搬去了伯府精心装饰的寿龄堂, 日夜都要三子伴着。

    说来也奇了, 这老了老了,老太爷倒是对以往热衷的功名利禄都看淡了,嘴上常挂念的就是老三愚笨,老四浪荡,不成器,让他老人家放不下心。

    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