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第169节

第169节(1/6)

    荣王腿疾痊愈,西宫太后大宴群臣,结果当众栓婚太师府与国舅府,湖湘与外戚的联盟来得猝不及防,一时间,太师在士林中毁誉参半。

    同年冬,顾椿免太傅,晋内阁首辅,统率百官。次月,顾氏次子顾彦郴破府出户,投奔至赵太师麾下,成为湖湘党下鹰犬。

    政和四年,帝复染疾垂危,西宫力排众议,将小腿微跛的荣王拱上了皇储之位。月余,东宁郡王犯禁宫闱,被皇太弟责打于内廷,出宫之后愤而自缢,太医施救不及,当日即薨。

    政和五年春,礼部备下大行仪制,帝昏眠数日,京中已有传言,少帝油尽灯枯。

    政和五年夏,太师拟让少帝大婚冲喜,择后姚氏女。

    许是天意垂怜,大婚的旨意刚定下,政和帝的身体便奇迹恢复,虽仍不可下床临朝,但已不像往常那般气若游丝。

    这桩荒唐婚事在西宫太后的强硬坚持下进行,虚龄六岁的皇太弟代兄迎亲,将九岁的皇嫂送进了凤仪殿,从此开始三个人纠缠不休的孽缘。

    第302章 师生与父子的差别

    圣上的龙体时好时坏,渐渐地前朝也默许了荣王上殿听政, 毕竟相较而言, 虽然这位皇储名不正言不顺, 但好歹他还有副能撑得住的身子。

    东宁郡王自戕后, 少帝对这位族兄十分愧疚,当日是元恪寻衅在前,言语辱及王府内纬,若非母后徇私,东宁王本不至于当众受辱。

    如今,偌大的宗室已近血脉断绝,就剩下定康公一支远亲, 再将其留在宫中, 只怕不是被元恪折磨死就是被后宫隐私逼疯。

    政和帝于心不忍, 召见太师、首辅商议能否给定康公加授王爵,同时将早先决定的易藩一事提上章程。

    西宫对少帝自做主张很是不满,孟氏觉得不论定康公表面如何顺从,有弑弟杀兄两桩血仇在, 他们就注定是不死不休的立场, 此时让其就藩,无异于纵虎归山。

    其实如今朝中三足鼎立,赵太师与外戚孟氏明显死忠于皇室,有这两股庞大的势力压镇,就算定康公出得了京城,他也逃不出西宫母子的手掌心。但麻烦的是, 从上次少帝垂危之后,文昌郡公便隐隐流露出改拥新主的苗头,孟氏手中的资源逐渐向皇太弟倾斜,这从毓庆殿日益增设的重臣席位便可见一斑。

    不过少帝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小白菜,其后宫坐镇的那位皇后可是赵太师嫡亲外甥女,说句不好听的,但凡政和帝能多拖几年,留下个一儿半女,那下任帝位的归属还真不好说。

    骠骑大将军借着中宫这股东风顺利入驻五军都督府,成为军中近三十年升迁最快的武勋之后,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政和帝下旨开内驽将骁骑营的编制扩展成虎豹军,前朝虽有微议,但碍于历代君主都有养亲军的传统,旧制如此,他们也委实不好太过僭越。

    两年过去,赵太师愈发深沉内敛,周身气势吞山纳海,倒与暮年奔波、气色萎顿的顾首辅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南多的是聪明人,被打怕的顾椿也重新学会了审时度势,如今在朝上,他尽量避免与赵秉安相争,就盼着在自己卸任之前能住江南那些幼苗,平平安安的喘过这口气来。

    问题是赵太师为了解决门阀之乱已经苦心孤诣的谋划了近十年,湖湘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岂是说收手就能收手的。再者,就算江南士族在这三朝党争中一败再败,他们也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愈发纠结本土势力的牢固,江南六道主死仆从,几乎将苏南繁庶之地瓜分殆尽。

    这几年天下各省算得上风平浪静,几处频发重灾的地方也都被赵太师堵上了篓子,除了中枢几个党派隐隐的较劲,可以说老百姓的日子该越过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