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3/3)
迎着朝阳,不知为何,一边唱着国歌,眼睛发胀的红了匡,有的泪浅的已经流出了泪水。
莫名的激动?感动?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还有一种自豪感和悲伤感。
等等?各种情绪。
不同年龄的人在听到国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像赵父赵母是感受祖国过去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伟人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更加觉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来自不易。
而几个孩子们呢?斗志昂扬,有种想要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也感受着先辈们的不容易。
“老头子啊……”许是想起了什么,情绪不稳的赵母抓住赵父的手臂,六十几岁的老人哭的像个小孩,满脸泪水。
“早就不打仗了,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哥他们几个或是和你一样,逃荒逃到外地去了。”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赵父只能这么安慰她。
几十年都过去了,要是几个大舅哥还活着,打完仗就应该回来了,哪怕村子里的人当时都逃荒了,真要找人也应该找得到。
毕竟村子里有些人已经返回去住了,他们也给原来村里的人留了口信,留了现在赵家村的地址。
这么多年,一直了无音讯,等待的人只剩下赵母了。
父母早就去世了,留下的唯一遗愿就是想让参军未归的两个儿子回来上一炷香。
而赵母今年都六十岁了,她的哥哥?
第229章
凶多吉少这个残酷的事实, 没人敢说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 老一辈等待的人都已经逝去,同辈的谁也不是缺心眼, 专往赵母心口窝插刀。
所以, 到赵国生这一辈,基本上没人了解情况了, 只知道赵母不是赵家村本地人, 是外地逃荒过来的,家里人失散了。
所以,赵国生现在是丈二的和尚, 摸不着头脑。
好端端的, 他姆妈哭的那么伤心?
细听,好嘛,他似乎听到了一个埋藏在他姆妈心底的大秘密。
可是, 这种秘密谁愿意知道啊, 既不能
安慰好又不能解决, 况且没提到一次就会硬生生的搓到他姆妈心窝。
总不能让他去发寻人启事吧?
他姆妈的哥哥,也就是他舅舅,两个参战的老兵要是活下来,今年保守估计接近七十岁?
打仗哪有不受伤的?以为人人都是他们村里的二大爷,一生简直就是奇迹啊, 抗日?国共?抗美援朝?打了几十年仗, 这个勇猛不怕死的二大爷愣是没受过什么大伤,现在还吃啥啥香, 有事没事还爱后辈的事,整天拐着拐杖在村里教训着六十几岁的“毛孩子”。
嗯,赵国生忽然明白了,明白他爸妈为什么那么敬重二大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