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 >  第53节

第53节(4/6)

长兄不在家,二哥妥妥的老大,没毛病。

    本来还有些担心明彰当兵走后,剩下的三个要放羊的许向华看见明文主动把责任揽过去后,笑了笑,晃悠着去后院找媳妇,顺便把已经败了的菜园子给收拾出来。

    田春梅自从大儿子去当兵后,突然有些意识到孩子们长大了,要去外面扑腾了,她也老了,一想到她要变老了,田春梅敏感的整个人都快不好了,专门跑回娘家找她娘张二翠想哭诉一番,结果还没开始哭呢,就让她娘”矫情,都是许向华给惯的,要是实在闲得没事,就去生产队上工,累了也就没工夫想东想西了”给撅了回来。

    许家的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明彰也从军营发出了第一封家书。

    这小子打小便跟着许向华习武,即使在外求学,每天该练的也没落下,年龄稍大些了,时不时又和许向华带着弟弟们上山打猎,身体素质和手上的功夫,在刚到新兵连没多久便显了出来。

    对别人来说强度非常大的训练他一直是游刃有余,甚至还有工夫和力气给自己多加点餐,再加上文化程度高,新兵连结束后,分连队时,直接就分配到了军区特务营,直接受军区领导。

    从信上可以看出明彰的军营生活适应的很好,也没说想家之类的话语,只是把家里的人和事物挨个问了好几遍,虽然没有明说,但想家的心思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许向华看着信件和明彰穿着军装的单人照片,心里满是吾家有儿初长成的欣慰。

    明彰下到部队,有了固定的具体地址便能收到包裹了,许向华和田春梅怕委屈到儿子,给专门备了足足的肉干,风干的野味,山货,打了两个大包裹邮过去,给明彰的回信也是厚厚的一叠,一家子每人写个两三页纸,便差不多十多页了,能不厚实。

    许向华把包裹和信给明彰寄出去后没两天,许满红便组织社员们开了个全村大会,村里要抽调一些个壮劳力去参加“治理三道湾河工程”大会战,这几乎都是惯例了,每年村里都会有像把旧河道拓宽,清理,修水库类似的活动,只是今年似乎有些提前了,往年基本都是在秋收以后,地里的活计几乎都没了。

    好在这次治理三道湾离许家庄并不远,许向华送人过去时大批的民工团已经聚集到了一起,工地的高音喇叭不断播放着激人奋进的诗篇和欢快的音乐,“全面治理三道湾工程,造福千秋万代”的标语和领袖画像贴的到处都是。

    工地上到处还飘扬着红旗,劳动的号子也是喊雄壮有力,热火朝天的,每个一来到这种环境中的人都不由的深受感染,觉得自己突然变的力大无穷,能使大地旧貌换新颜,能改天换地般的把地球捅个大窟窿。

    先期到了的民工团已经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陆续赶来的各个队伍连休息都没休息便争先恐后的都参与了进来。

    许向华是村里的民兵连长,不用参加这些个活动,把人送到后便回了村里,正赶上了许满红火大的在生产队队部跳脚骂娘。

    能不骂吗,现在正里收秋的关键时候,大会战把村里一多半的壮劳力给抽调走了,地里的秋收不上来,粮食眼瞅糟蹋了不少,这些老庄稼老式那个不心疼。

    心疼也没办法,只能领着剩下的人加班加点的干,村里的壮劳动力走了,知青们,半大小子,妇女们就得顶着上。

    高强度的劳动,让也就十八,七岁知青们简直苦不堪言。

    现在的知青可不像前几年他们刚来时那样受欢迎了,几乎所有接待知青的人家多多少少都产生过一些矛盾。

    主要原因便是知青们只发了一年的补助,后面就跟普通农民没啥两样,挣工分吃饭。

    力气小,挣得少,花的多,讲究也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