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  第136节

第136节(3/5)

那只能说一声活该,出了事完全自作自受。

    如今不论是府城还是县镇,甚至各个村子,都有巡警巡视,极少会有青壮不事生产出来作乱,这些巡警可不是原来的那些乡兵,而是每年从禁军中一批批退下去的退伍士兵,他们离开前专门接受过培训,知晓如何训练巡警。

    所以很少再有地痞无赖再敢上街肆无忌惮讹人。

    不过夏季最热冬季最冷的时候,还是会有百姓赖在商场里不走,但只要不占位子不妨碍到他人这倒也无妨,甚至商场后来重修时专门在四面临窗下添加了一道长长的横板,类似现代商场里靠墙的长椅,供百姓安坐。

    眼下小吃城里,就有一些百姓买了吃食在蹭凉。

    这些年经过扩建改造,小吃城早不是当年的模样,比起当初大了两倍,原本砖木构造早就改成了全砖加水泥,以防厨房火灾,除了跟商场通着一道门,基本上已经算是独立的门市。

    相比小吃街,小吃城可能有些名不符实,毕竟它并没有小吃街大,里头的食铺也没有小吃街多,远远担不上城这个词,但它比小吃街修建的更高档更干净些,吃食也更精致,好比后世大商场顶楼美食城和菜市场旁边美食街的对比,介于高档酒楼和底层百姓喜爱去的小吃街之间,一些手有余钱却又不足顿顿去酒楼的百姓便会选择来小吃城。

    阶级这种东西,不论是哪朝哪代哪个时候都存在。

    周老汉便是其中之一,他如今手中有些余钱,就是躺着什么都不做也能安稳过完后半辈子,再者他年事已高,也做不动什么,只每日来商场里溜达。

    他倒不是专门为了乘凉,以他手头的余钱,去酒楼都足够,只是单喜欢商场人来人往的热闹,最重要能看到跑来跑去的孩童。

    一如此刻,他正坐在小吃城十字道中央的室内花坛边,花坛一圈专门用了平滑的石砖堆砌,方便给客人休息。

    “小四儿,过来。”他朝右手边一个五六岁大的男童招招手。

    “周爷爷。”男童正一边吸溜着鼻涕一边拿着抹布擦着一糕点窗口前的玻璃,闻言眼睛一亮,笑眼弯弯就跑了过来。

    周老汉也笑眯了眼,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木盒,打开,里面竟是一排棒棒糖,他随手捏出两个递给男童:“给你。”

    男童顾不上抹去鼻涕,双手并拢接住,咧着嘴满是笑,然后吸吸鼻涕,想起老师教过的,冲着周老汉弯腰行礼:“谢谢周爷爷。”

    “不谢不谢。”周老汉笑得更开心了,“真乖。”

    他自己没有孙子,便十分喜爱亲近别家的孩童,尤其喜爱像小四儿这样乖巧懂事的孩子。

    周老汉本出生在长安城一普通农户之家,年少时父母猝然逝去,他还来不及伤心,便被兄嫂赶出了门,幸得早年父亲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岳父不计较收留了他,也恰好岳父没有儿子,他便干脆做了上门女婿。

    不过岳父岳母都是善人,并未让他担了赘婿的名,他也主动同他们说好,他与妻子生下第二个儿子便冠岳家姓,长大后过继岳家,不让岳父家断了香火。

    然而天不遂愿,长子长到两岁时,不知村中谁给他塞了一颗梅子,孩子不懂事吃到嘴里噎住了,待他们发现时已经脸色发青,来不及送到吴婆那里就咽了气。

    可惜当时没有宋行走,不知道这种状况有专门的急救法,只要实施得当,有很大可能能活下来,再不济还能快些送去卫生所,当时他只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长子咽了气,周老汉每每想起此事便懊悔不已。

    长子去后,妻子接连生下了三个女儿,直到小女儿三岁时,才有了第二个儿子,妻子也因生他伤了身体,之后再未怀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