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养个太子当外室 >  养个太子当外室 第154节

养个太子当外室 第154节(3/4)

要挑肥缺、清贵的缺,而不愿去挑那些没油水又辛苦的缺。

    可对于常人来说,能做官,已是祖坟冒青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但凡能有一丝做官的机会,谁不是汲汲营营?

    可经义策论八股文,拦下了多少人?

    真若朝廷开科取士,不考四书五经,不考八股策问,只考专科时务,大概有无数人前赴后继。

    就如洪云升这般人,早年因家境因学问考不上科举,却又精通河务,谁又敢说这偌大的大梁,这四万万人口里,就没有这般困于非正途出身的人才?

    王郎中站出来又道:“臣之意与洪大人相同,并非精通经义不可,而是光通经义,却连算数都不会,来到户部真是毫无用处。”

    “当年大唐王朝摒弃门第之别,废除门阀权贵士族垄断,广纳天下寒士为才,也并非只设进士一科,主要分了六科,其中明算一科是为算科,臣所言的商科,不过是将算科包含在内罢了。”

    这一番话,鄙视之意明显,竟嘲讽天下文人竟连算数都不懂。

    “是谁与你说,精通经义却不通算数?!!”一位老大人涨红着脸怒道,旁边的人拉都拉不住。

    王郎中叹了一声,道:“诸位大人,此乃朝堂,并非辩场,你我在此吵,大概吵上一年也不会出结果。不如这样,在三司六部五寺中广招精通算学的官员,再从民间招来精通算学的平民,双方比试一场,若朝堂官员赢,此后本官再不提增设特科之事,若普通百姓赢,则诸位大人再不阻拦增设特科?”

    这——

    众官迟疑。

    王郎中再下一计狠药。

    “看来诸位大人也心知肚明朝廷科举的弊端及种种不足之处,可偌大朝廷,衮衮诸公,竟无一人向陛下提及此事,你们到底是何居心?还有脸说是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

    高阔威严的大殿,这一声宛如炸雷,久久盘旋于梁柱之间,竟让人震耳发聩,一时之间,竟再无人出言。

    这时,高居在龙椅上的乾武帝出声了。

    “既无人反对,那么就照着王郎中法子办,此事由……”

    他目光在下方巡睃,本是落在太子身上,哪知纪景行竟对着亲爹眨了眨眼,于是乾武帝又将目光落到端王身上。

    “那就由端王负责吧。端王乃皇室宗亲,非士子出身,也非平民,正好不偏不倚,也免得是时你们又说不公。”

    这时,纪景行又站出来说:“那父皇,儿臣请求赐婚之事?”

    “你娶太子妃,乃皇族家务,拿到朝堂上来说,本就占了商讨政务的地方,如今诸位大臣都在为朝廷殚精竭虑,你倒好,又提娶妃之事。”

    纪景行无辜道:“这不是历朝规矩?儿臣也不想让私事干扰政务,可……”

    “行了,你闭嘴,退朝之后来找朕。”

    纪景行大喜,忙躬身道:“谢父皇。”

    乾武帝站了起来。

    “事情就这么定了,退朝吧。”

    负责朝仪的太监,高声呼道:“退朝——”

    纪景行忙跟了上去。

    这一串事情发生得极快,根本不给人时间反应,那父子俩已经走了。

    一众大臣愣在原地站了半响,之后才做鸟兽散状。

    早朝虽散了,人心却是沸腾。

    随着百官出了宫门,顷刻这件事被传遍了三司六部五寺等众多府部衙门。相对比,陛下为太子赐婚这事,似乎就显得那么不起眼。

    纪景行准备也是齐全,前脚拿到圣旨,后脚就带着宣旨太监去了西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