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红楼]我要做首辅 >  第135节

第135节(5/7)

难云云,然后是稍微大一点的官员跟着跑出来反对。紧接着,就是内阁大学士打圆场,皇上说的对,是应该如何如何,但是也要看一下国家财计如何,转头询问户部尚书。管国库的便压上最后的一份稻草,国库艰难啊!哪里哪里遭了灾,哪里哪里又有饥荒,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一般而言,皇帝实在是心动的话,就会不死心地再问一遍。大臣们一看,就这么劝诫不行,于是集体跪下,口称三思。走到这一步,差不多也结束了,皇帝再大的心思也淡了。

    其实不独是伪朝,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开国皇帝一般都是马上得的皇位,战争对他们来说还真是如吃饭饮水一般自然。

    林瑜的确也是开国皇帝,但是这个工部尚书就是觉得不一样的。军人渴战这是他们的天性,但是整个朝堂听见战争都开始两眼反光,他还听见了身后有人在讨论战争之后,是不是应该遵循倭国旧事。可见这两年倭国这边源源不断送过来的金银给这些朝臣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正如之前所说,如今朝臣的俸禄和他们的在位之时的功绩直接挂钩,不仅仅现在如此,连他们致仕之后也是这般。对于那些有才能的官员来说,这样的政策毫无疑问是他们的福音了。但是对大多数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太愿意担干系的官员来说,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代表着只要大胜就有他们的一份进账。而若是他们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军队却依然战败了,那么他们也不用担责。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战争就成了百利而无一害的首选‘好事’。

    战争之外其次的选择就是对外扩张,这时候中央之外陆续发现了大量没有人的蛮荒之地,最简单的负责移民都是有功绩可以拿,更别说离开中央去当一个移民地的官员了。有人算过,像知县这个级别的,出去做个一两任,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快快活活地过上下半辈子了。

    玛丽小姐这些来自西欧的客人们一路看到过的那些码头,除了驻军的存在之外,还是有帝国的官员在当地的。就像是诏书中写的那样,没有一个国家敢拒绝来自帝国的友谊。

    这后一种方法是大多数有着进取心的年轻官员们长有的选择,帝国处在急速扩张的时期,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蠢的,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就像是面对一块荒地一样,再懒得也会撒上一把种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收益。更何况,这些官员是帝国层层选拔科考而来。至少,脑筋是不成问题的。

    这个朝堂上,大多是从这样的脑筋不成问题的基层官员中再往上层层选拔出更高一级的官员来。这样的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要说多么的道德洁白如君子,说出去没人信不说还要遭人笑话。

    真正的君子或者脑筋转不过弯来的书生,早在最基层的时候就被筛掉了。不是说朝堂上就藏污纳垢容不得正直之人,而是他们这样的人往往不懂得妥协。可偏偏,政治这个东西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利益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他们当然要欢迎,没有人傻乎乎地说出什么不义之战这样的遭人恨的话。

    是以,在工部尚书这样的‘官场老人’面前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出叫他感慨万千的场景来。

    怪道当初皇帝陛下对于征伐倭国之事那般的坚持,如今算是看出效果来了。面子和里子之间,他们还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更何况,这些朝臣在发现,在做出这样没有‘天朝上国’‘以德服人’的举动之后,除了几个传不到他们耳中的老儒生叫骂几声国将不国之外,其他诸如报纸诸如民间的物议还是很觉得他们的行为是为国着想,与国谋利来着。

    也是那倭国不争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