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国古代都城(出书版) >  第2节

第2节(2/8)

和另两座庙宇组合成“品”字结构,平面呈“凹”字型。献公以后,由于雍城过于偏西不便向东发展,秦国都城向关中平原东部迁移,但仍没有废弃雍这个长期建设的旧都,宫殿和宗庙依然继续使用,有些重要的礼仪还是要到雍的祖庙来举行。直到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还在此为22岁的秦王政举行成年的冠礼。

    咸阳:公元前350年,即迁都栎阳以后的10余年,秦孝公又将都城迁到咸阳。到公元前207年秦亡止,咸阳共作了144年的秦国和秦朝都城。它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著名的渭河渡口上,交通便利,有利于秦国向东方的扩张。在迁都后的一个多世纪中,秦国发展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咸阳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秦灭六国后,咸阳又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秦初都咸阳时,所修城垣、宫殿都在渭河之北,东西六公里,南北约7.5公里。秦始皇在灭六国过程中及统一后,在此建造了具有关东各国建筑风格的大批宫殿。据说,咸阳附近200里内,宫殿达270多处,横跨渭河两岸。著名的阿房宫就在今西安市和咸阳之间,宫的前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子,其东、西、北三面都筑有宫城城墙。都城人口也达到七八十万。但是,好景不长,10余年后即发生秦末农民战争,咸阳被项羽军队付之一炬,熊熊大火燃烧了三个月,将之化为废墟。不过,继秦而起的西汉建都长安,长安城即位于咸阳故城之南,仅一水之隔,咸阳对于西汉长安城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

    邯郸:从公元前386年赵国自中牟迁都于此,到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国定都邯郸158年。邯郸城形制特殊,建筑雄伟,有后人称为赵王城和大北城的两个城址。赵王城由三个小城连接组成,可能是宫殿区。大北城在赵王城北,可能是郭城,东西宽约三公里,南北长近五公里,为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区、居民区。赵王城东北角的丛台高达26米,是赵国早期宫殿所在。赵国是华山以东强国之一,作为其都城的邯郸工商业发达。传说郭纵以冶铁致富,富比国王,赵国舞女也以婀娜动人而名闻遐迩。一直到汉代,邯郸仍被列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新郑:郑国的封地原来在今陕西华县以东,西周末年随同周平王东迁到洛阳以东,春秋初年建都新郑。战国初年韩国灭郑,将都城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迁到新郑。因而,新郑连续成为郑、韩两国的都城。新郑城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中间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将城市分成西“城”和东“郭”两部分。西“城”建筑较早,东“郭”的城墙是后来修筑的。至少在春秋前期已有郭和郭门,郭门内的大道称“逵”,大道旁设“市”。郑国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地理位置优越,工商业发达。韩国则是战国七雄之一。因此,作为它们都城的新郑城内,有规模很大的冶铜、铸铁、制骨等手工业作坊。

    蓟:从公元前11世纪召公奭〔shi式〕受封定都于此,到公元前226年秦破燕国,蓟共作了七八百年的燕国都城。战国时,燕国雄踞河北北部,并将势力伸入辽东半岛,蓟也成为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它的贸易联系范围,除燕本国外,远达今山东、山西、河南的一些地方。城内有规模宏大的宫殿,见于记载的就有元英宫、历室宫等。蓟的遗址至今还不能确定,有关城内布局也不很清楚。除蓟外,战国时燕在武阳设下都。武阳遗址东西长八公里,南北宽四公里,城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为现存最大的战国遗址。城墙最高达10米。分东、西两城,由一条纵贯南北的河道隔开。东城是内城,面积大于西城,宫殿区、居民区和作坊区主要分布于此,地下还埋设陶管下水道。由于下都是军事重镇,东城内有不少遗址可能是兵营。西城从西面护着内城,居民较少,主要具有军事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