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节(3/5)
,若非苏梦枕察觉王小石行动有异,及时通风报信,他这一石二鸟移祸江东之计必可成功。她又十分讲道理地阐明,十二连环坞大摆筵席,准备与六分半堂和解,孰知请来的贵客突然掀桌发难,一副不杀龙王势不回的模样,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幸好她早有提防,否则已经死于非命,哪里还能被他当众污蔑?
赵佶的书案上放着一只沉香木匣,里面装有她悉心搜集而来,蔡京党羽贪赃枉法的证据。她待赵佶粗略浏览过证据,向他轻描淡写表示,蔡京重用的六名护卫参与了杀她的计划,此六人已被她扣下,皇帝若想当面审问,她随时可以把他们带过来。
至于米有桥和方应看,有起码一百名证人能够证明是杯子……不对,是他们先动了手。米有桥与她井水不犯河水,方应看素来和她交好,为何忽然翻脸,无非是贪图翻脸后的好处。这些好处,无非也是蔡京许诺事成之后付给他们的。
蔡京入宫之前,她已向赵佶一一解说分明,口气平和笃定,并没用眼泪取信于人,令赵佶好感陡升。此时她再说一遍,只是为了亲口对质,以及主动说给诸葛神侯听。
此外,蔡京采取的说法在她预料当中,她亦事先说明他会这样陷害她,所以赵佶一听他的说辞,当即怒上加怒,心想你竟把朕当作糊涂虫,当面颠倒黑白。他既盛怒不已,又情不自禁偏心苏夜,那么,无论蔡京如何声泪俱下,半怨半嗔,都难以动摇他先入为主的成见。
她说话期间,刘独峰和诸葛神侯一言不发,好像变成了哑巴。他们不是没有话说,也不是不敢说,更不是不能说,仅是不想开口而已。
这是一场悬殊分明的对决,何须他人多嘴呢?蔡京若想面对面地告倒她,恐怕得投胎转成女身,再练出一身和她差不多的武功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好,我还是城里老鼠, 天气越来越冷了, 冻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所以说一下关于种玉的事情。我多年不玩剑三,已经对它失去了兴趣, 大概很难再写种玉了,并不是因为女主不姓苏才不写的【喂】。它看上去像个太子但其实是废太子,不要对它寄予期望。它有可能被取消文案曝光也有可能被改成一个短篇, 收藏了它的人可以删收啦。
第五百七十章
又是一个雪夜。
苏夜坐在湖心亭里,手执一面錾金铁券,把它一抛一抛地扔向上空。每一抛的高度与速度都完全相同,好像是按照特定节奏来的,看久了,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满足感,也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这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铁券。太后有一面,蔡京有一面,诸葛神侯有一面,方应看有一面,苏梦枕有一面。她是拥有它的第六个人。毫无疑问,这东西极其罕见,代表着当今皇帝的倚重宠信,基本与身家性命等价。但从她没事扔着玩的举动来看,她并不怎样珍惜它。
她的确不可能珍惜,因为它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屈指可数。她的大部分敌人根本不在意免死铁券,在意的人又大多没本事杀她。在她这里,它仅是一件少见的收藏品,甚至没机会被她拿出去炫耀。
她百无聊赖坐着,苏梦枕陪她坐着。足足有一盏茶时间,两人谁都不曾开口说话。直到苏夜扔得不耐烦起来,向苏梦枕一伸手,笑道:“给我。”
苏梦枕把另一面铁券递给她,看着两面铁券在她手里一起一落。他没笑,也没劝她别玩这种杂耍般的把式,神色却轻松而悠闲。他通常会刻意让自己不这么悠闲,可凡事总有例外。
他陪她等候方歌吟。方应看身亡的消息传出去,立刻惊动他那位威震天下的义父。方歌吟本就是山野闲人,自然会尽可能快地赶来京城,若途中不出岔子,今夜必定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