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花瓶导演重生记 >  第59节

第59节(4/6)

线演员不用的导演,选择我可能是因为我比较适合吧。”

    记者显然没有料到苏锦泽的英文水平这么好,明显卡壳了一下,才接过话题:“听说你和侯卫东是朋友?”

    苏锦泽笑笑:“对,我们很久以前就认识。”

    记者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一样,兴奋而急切地继续追问:“那么侯导有没有可能因为私交而选择你做主演呢?”

    这次苏锦泽脸上的笑容深了几分,十分轻松地回答道:“那可能要问他本人了。”顿了顿,他又说道,“但我相信,侯卫东导演这么多年拍出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绝不可能是看和谁关系好就让谁演主演的。”

    这位记者其实在此之前也采访过一些华国的明星,但他接触的大部分华国人都是“打太极”的高手,回答问题要么沉思许久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要么就是礼貌性地微笑回避太过尖锐的问题。他没有料到苏锦泽会回答的这么直接简单。

    说简单其实也不是,苏锦泽一句类似玩笑的话,其实已经在质疑记者的提问水平了——太想要“爆点”有时候问问题就不过脑子,或者“太过脑子”而忽略基本常识——如果侯卫东真是一个可以谈私交的人,那他也不可能取得如今的地位和成绩。

    记者本想把苏锦泽逼入绝境,质疑他的实力和名气,却没有料到对方直接把问题推给了侯卫东,背后的意思很简单:我如果不够好,那侯卫东选我的话不是没脑子么?

    对于河粉屯邮报而言,黑黑如今籍籍无名的苏锦泽问题不是很大,可是如果把矛头指向国际级大导演侯卫东,那还真要掂量掂量对媒体的负面影响。

    见这个话题无法继续下去,记者换个话题继续问道:“那这次与侯导合作的感觉怎么样?与之前私下里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很不一样呢?”

    苏锦泽点了点头:“感觉很不错,和私下里相处肯定不一样。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一本正经地聊电影聊艺术,但如果我们是朋友,等结束后很可能去酒馆喝一杯,聊的话题可能是抱怨戛纳的食物太难吃,电影节活动太繁琐。”

    苏锦泽此话一出,相当于是吐槽戛纳和电影节了,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算被他玩笑般提及也无伤大雅,记者反而也是跟着会心一笑——没有错,如果不是工作,谁会来这操蛋的戛纳!

    虽然如此,记者下面问出的问题依旧不是那么“和善”的:“听说你在华国的时候一直是在电视圈打拼,第一部戏上的就是侯卫东导演的戏,那之后会不会一直在海外市场活跃,毕竟你的起点已经这么高了。”

    苏锦泽依旧保持着淡淡的笑容,沉着回答:“不会,我以后的重心还是会放在华国,下一部戏也是华国的导演。”

    记者不由得一愣,语气里多了一分不可思议:“可是你已经迈出国门,走向国际了,为什么还要回到华国去?”

    苏锦泽抬了抬眼皮,看了眼一脸诧异的记者,然后才缓缓开口道:“我不认为所谓的‘迈出国门’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而国际事实上也是由各个国家组成,除非一部电影集合了很多国家的演员或制作班底,否则都算不上的国际的。”停顿几秒后,他才继续说道,“就拿这次的《声控》而言,实际上除了我一个华国演员,导演和女演员是美籍华裔,制作班底是美国的,那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美国的,带有中国演员的,也可以含混的认为是中美合作的,但不能说它是国际的。”

    “更何况,我不认为华国的电影将来不能代表国际水准,华国电影业目前从市场需求上而已,已经超过美国,制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华国拍戏,见证华国电影的辉煌时代,我认为是我作为一个电影人将来最珍贵的纪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