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51节

第251节(2/5)

他们三家添钱。与此同时,这里还成为越省的算学交流中心,不断有读书人从外地赶来,在这里住上几个月或一年半载,大家相互交流,觉得有所得了才离开,时间日久,桃山寺和书院附近竟然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有商人在这里卖东西,颇为繁华,也让书院赚了一笔。

    毕竟附近的地皮都被顾青云买下,建成简单的大棚商铺就可以出租,至于以后会不会成为真正的街道就看书院发展如何了。

    “好吧,那我和弟弟不勉强你们,但孩子们总要留下几个。”顾永良和顾永辰对视一眼,就立即说道。

    这些年来,他们两人也曾有孩子出生,只是孩子生病夭折了,到头来顾永良仍然只有两个儿子,也就是顾传恪和顾传博。

    至于顾永辰,他是一子一女,姐姐是顾传悦,已经出嫁,丈夫是顾永辰上官、工部侍郎的孙子,孙女婿知道上进,少年中举。弟弟是顾传硕,和顾传博一样,今年是十六岁,两人生辰相差没几个月。

    顾景是两儿一女,大儿子正在相看人家。

    顾青云知道儿子们和自己一样,坚持一夫一妻,没有什么妾室通房,孩子少是正常的,毕竟孙子和孙女们都被教育得很好。

    对他而言,孩子贵精不贵多,把孩子教育好比多生几个还要让他高兴。

    “不可,传恪已经是举人,我看他离中进士还差点火候,这些年他一直陪在我身边,又常去书院,书生意气还是重了些,不如让他跟在你身边跑跑腿,多了解世事,多积累经验,免得以后吃亏。”顾青云不肯。

    大孙子顾传恪今年二十三岁,考了三次乡试,去年终于考上举人,他在十八岁那年定亲,是顾永良夫妇给他定下的亲事,孙媳妇是闽省书香门第出身,两人年龄相差四岁,去年年底才成亲,还没有孩子。

    “这小子在爹身边还用得着跟我学?”顾永良挑挑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自己讲解一些世事了,等长大一点连官场发生的事也会说,耳濡目染之下,等他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时就很容易适应。

    “当然,我远离官场多年,又没有地方从政经验,让传恪跟着你较好。”再说了,父子分别那么久,时常不住在一块,比起三孙子顾传博,顾青云总觉得大孙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

    顾青云这么一说,顾永良当然没有意见,不过他们兄弟俩坚持要把顾传硕和顾传博留下,毕竟没有人在身边侍候,他们总不放心,恨不得自己亲自在旁边守着。

    顾青云想到两个孙子的年纪,正是可以开始科考的时候,就点头同意了。

    “爹爹,说好了,三年后你得回京。”顾永辰强调。

    顾青云默然,看着小儿子的脸,他有点后悔年轻那会儿没多生一个儿子,如果有一个儿子在身边,孩子们肯定放心。

    三年后,顾青云孝期结束,此时二孙子和三孙子已经考中秀才,他和简薇就接二连三接到儿子们和女儿的来信,信里让他们赶快进京居住,顾永辰还说他再不进京,他就辞官回去。

    想到小儿子好不容易升为正五品工部郎中,大儿子一直外放为正四品知府,顾青云和简薇终究还是同意了。

    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又有何谦竹在,他很是放心求知书院。至于方子茗,他和顾青云一起上京,没办法,唯一的儿子方瑞去年好不容易考中进士,他总要跟在身边看看,即便京城有身为王妃的姐姐。

    这年头,人老了,有时还是得跟着孩子走,毕竟交通不便,要不然就得几年才见到一次,心里念得慌。

    两家人一起进京,当顾青云看到京城那熟悉的城门时,算一算,他已经阔别京城十二年。

    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