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五代刀锋(出书版) >  第77节

第77节(5/10)

你们各位,都下去准备撤军吧!”一口气说完这些,柴荣似乎已累得再也说不出话。他疲惫地挥挥手,闭上了双眼。人们再不敢看悲痛中的皇帝一眼,齐声领命,匆匆而去。

    五月初八,柴荣率军从瓦桥关南返,历时三十八天的北伐就此落幕。短短一月的时间,柴荣收复四州三关,威震天下,耸动燕云,使契丹“屏气不敢南牧”。他的这次北伐虽然短暂,但却将界河从葫芦河向北推进了近两百里,奠定了宋辽以海河、大清河为界的基础。

    这也许是中原王朝在其后三百年间最接近于收复燕云的一次北伐。二十年之后,宋太宗赵光义挟灭北汉之余威,再次北伐,结果在高粱河之战中一败涂地。从此,中原王朝离燕云十六州越来越远,失去的土地却越来越多,直至南宋灭亡。

    历史没有如果。无法知道如果柴荣不突然患病,如果继续北伐,战事会如何发展。但至少我们知道,这是柴荣短暂的军事生涯中一次华彩的演出,也是他在那个乱世的舞台上最后的天鹅之舞。

    49 潜龙的悲歌

    虽然柴荣已经抱病南归,但他的亲征在契丹造成的震动还在继续。辽皇耶律璟派特使日行七百里赶到太原,命令北汉发兵骚扰后周边境。北汉不敢怠慢,匆匆发兵,结果遭到严阵以待的周军打击,灰头土脸而回。后周大将李筠报复性反击,攻陷辽州(今山西左权县),擒获守将,令北汉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幽州统帅萧思温则率辽军胆战心惊地行至益津关(今河北省霸州市)附近,便借口敌军不知所踪,梭巡不前。柴荣的这次雷霆一击,虽然未能收复幽州,但却迅速平定了关南之地,给不可一世的辽人以极大震撼,十余年内不敢南犯,为日后赵匡胤平定南方诸国扫除了后患。

    这支大军重新回到了沧州,在华北平原上迤逦南行。人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虽然这次短暂的北伐已取得辉煌战绩,但他们早已把胜利的喜悦忘得一干二净,整支大军都沉浸在压抑的气氛中。而此时,回师途中的柴荣却正经历着身体与内心的双重煎熬。他分明感到,自己的病情正在一天天加重,就算回到京城,看来也难以逃过此劫。他实在没想到,上天对他竟如此残酷,竟然只给了他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转瞬之间,他那些的华丽梦想和壮志雄心都被命运残酷地撕裂。

    一个官员骑马匆匆赶了上来,举止惊惶,神色诡异。见到皇帝,他颇为隐秘地取出一个袋子,低声报告:“这是士兵们清晨在军营内发现的,事关重大,臣不敢隐瞒,是以赶来飞报陛下。”柴荣有些诧异地从轿子里抬起身,接过袋子细看。里面装着一块三尺余长的木板,取出一看,赫然写着“点检做天子”五字。

    柴荣只觉得大脑“轰”地一声。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身患重病,吉凶难测之际,军中竟然又爆出这样的叛逆阴谋。所谓“点检”,自然是指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一望而知,这是有人在暗中造势,宣称张永德要在柴荣死后当皇帝。柴荣一言不发,慢慢将木板放入袋中,不动声色地对来人说:“立即毁之,不得向任何人提起!”那官员接过,急忙领命而去。

    军队继续不紧不慢地南行,但柴荣心里却如翻江倒海。张永德本是自己妹夫,加之年轻有为,颇有才华,自己一直视之为心腹,令他执掌殿前军。但柴荣已逐渐察觉到,此人心有异志。之前已不断有人密报,张永德在军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颇有不臣之心。如今在自己患病的微妙关头,又曝出这样的事,绝非空穴来风。想到这里,柴荣感到一丝悲哀。短短数十年,中原换了五个朝代,而每一次改朝换代都充斥着阴谋与背叛,血腥和杀戮。他穷尽时间,想要改变这一切,却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这样的悲剧。也许,自己太关心天下,太注意远方,却忽略了身边原来已暗流汹涌。九年前,他的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