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元王朝(出书版) >  第40节

第40节(6/6)

》编纂提供了不少可供参考的资料。

    《宋史》在编纂中有宋朝国史为稿本,可资参考使用的材料比较丰富;在编纂体例和方式上则是以道学为指导思想。

    《本纪》兼采《宋国史·本纪》和《实录》;《志》大部分取自《宋国史》诸《志》;《宋国史)无《表》,元修《宋史》诸《表》则依据《实录》、《纪》、《传》、《玉牒》等汇总而成;《列传)也多取自《宋国史》。记事依《新唐书》例,只记大事,不载诏令原文;间或有载诏令者,当是并未强求一律。

    《宋史》诸《志》的分量在二十四史中最重。除继承历代各志的传统外,其《艺文志》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宋朝藏书及著述情况,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一《宋史》有《宰辅表》和《宗室表》。其中《宰辅表》记北宋宰执310人,南宋宰执305人。因宋朝宰辅在政治上起着重要作用,读者可“即表之年观纪、传之事”,为研究提供了方便。

    《列传》分23类,立传者2711人。其中《道学传》为《宋史》首创。元朝史臣认为,孔孟创立的道统,至汉以后语焉不详,而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继其绝”,至朱熹学术体系更加完备。“后之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故作《道学传》。

    《宋史·世家列传》记述十国降宋的国君事迹,取法于《史记》、《新唐书》,又将两书中的《世家》降格于《列传》之下。而其《周三臣传》,形式上比之于《新唐书,唐六臣传》,用意却截然不同,彼意在讥,而此意则在于表彰忠义。

    宋朝历时三百余年,国史等修纂完备,元朝修《宋史》时,可资参考的资料丰富。但由于“时日迫促,不暇致详”,因而在史料的使用上失于考证,有“是非失当”之弊;在记事上则详于北宋而略于南宋;在史料的剪裁、编次、修饰、检校方面,又有“一人重复立传”、“编次前后失当”、“数人共事传各专功”等弊病。但元朝自世祖即位以来,史事议而不行者凡八十年,至顺帝时,在脱脱主持下,终于完成,其功实不可没。

    注释1《元史·世祖一》载,王鹗言:“唐太宗置弘文馆,宋太宗设内外学士院。今宜除拜学士院官,作养人才。乞以右丞相史天泽监修国史。左丞相耶律铸、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辽、金史,仍采访遗事。”并从之。

    2《元史·商挺传》。

    3《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内翰王文康公》。

    4《元史·董文炳传》。

    5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九《袁文清公墓志铭》、《元史·袁桷传》。

    6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四《临川吴先生行状》。

    7《元史·董文炳传》

    8《辽史》后附《修三史诏》。

    9《庚中外史笺证》。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