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2/5)
乘兴而来,尽兴而去,又何必非要见安道一面不可呢?”王徽之口称的这位安道即是他朋友的字,安道姓戴名逵,乃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隐士,其人多才多艺,绘画、雕塑、音乐、文章无所不精。戴逵出身士族,父祖兄弟俱入仕途,但他自己却对官场唯恐避之不及。
早先,武陵王司马曦得势时,曾派人邀请戴逵来府上鼓琴助兴。
戴逵闻言,指着来使的鼻子叱道:“你们以为我戴安道是专供王侯消遣的伶人吗?”言讫,他当着使者的面将琴摔了个粉碎。
淝水之战期间,戴逵的哥哥戴逯随谢氏出征,屡立战功。一次,谢安问戴逯:“你们兄弟一个归隐山林,一个建功立业,为何追求如此大相径庭?”
戴逯答道:“我忍受不了清苦,正如舍弟忍受不了官场是一个道理。”
谢安听罢,对戴逵愈发好奇,他很想见见这位隐士,更奢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邀戴逵出仕。
过了些日子,谢安趁着闲暇来到会稽剡县,并循着乡人的指引找到戴逵的家。
敲了几下门,宅门打开,一名仆役探出头来,疑惑地盯着谢安。
“请问戴君在否?”
仆役也不多问,直接将谢安领进了屋:“先生正在后院作画,请您稍候片刻。”
谢安闲得无聊,随手捡起案几上一本书。
一旁,仆役边忙叨家务边言道:“这是我家先生写的,您自可随意翻看。”
谢安点了点头。只见这本书名为“竹林七贤论”。他有些纳闷。竹林七贤?从没听说过,是什么人呢?
翻开第一页,开篇写道:“嵇康字叔夜……”谢安明白了。“竹林七贤”原来是戴逵给这帮魏朝名士起的雅号。
谢安读得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他和戴逵从未谋面,但看完这本书,他仿佛觉得自己已完全感知到戴逵的内心世界。他确定,戴逵是绝对不会出仕的。
这时,仆役招呼谢安:“我家先生刚刚画完,请您到后院一叙。”
谢安转到后院,只见院子里杂七杂八堆满了各种雕塑,其中尤以佛像居多,佛像个个憨态可掬,技艺巧夺天工。
在院落中央,一个人正端详着一幅墨迹未干的画。这人正是戴逵。
戴逵见谢安走来,招呼道:“让您久等,实在不好意思。来来来,您看看我这画画得如何?”
谢安揖手,打算先自报名讳:“在下是……”
“哎!既然到我这里,肯定是同道中人。不必报名,咱们先看画!”戴逵见谢安这身打扮,已知这必是一位公卿贵胄,他打断了谢安的话,以免搅了自己的雅兴。
谢安笑笑,只得上前。
这是一幅宽幅画作。画中共有八个人席地而坐,人与人之间隔以松柏槐柳竹等树木,八人旁边均注明了姓名。
谢安从右至左看起。
第一人身材矮小精悍,眼神中颇有几分市侩气,他跷腿斜靠在案几上,手持玉如意。旁边有个大酒樽盛满了酒,酒樽中还浮着一只俏皮的小鸭玩偶。这人是爱财如命的王戎。
第二人头裹方巾,神情明显比其他人显得沉稳持重,他端着酒樽正欲畅饮。这人是深富政治智慧的山涛。
第三人发髻包巾,左手支地,右手举在唇边,正得意地吹着口哨,他旁边也摆着个配小鸭玩偶的酒樽。这人是擅吹口哨的阮籍。
第四人梳着双发髻,相貌清秀,眼神桀骜不驯,膝上摆着一张琴正自抚弄。这人是“广陵绝响”嵇康。
第五人神情略显忧愁,闭着双眼,倚靠大树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