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12节

第12节(3/10)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从此称雄北方。他通过军事上的拓张,开创了曹魏王朝的基业。综合用兵才能和历史作用,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评为曹魏主帅型名将的第一名。

    官渡之战,对于曹操和袁绍两人而言,都是人生命运的大转折点。胜负的原因,后世曾经总结了若干条。但是归结到人性的角度来看,最为关键的因素,应当是两组对比鲜明的个性上:一组是踏实和虚浮,另一组是明智和傲慢。

    曹操的踏实,袁绍的虚浮,从最初的备战阶段就充分表露出来,前面已经做了对比,不再重复。至于曹操的明智,袁绍的傲慢,则表现在整个战争的进程当中,特别是在关键性的环节上。

    比如,当曹操准备解救白马的时候,谋臣荀攸建议他采取声东击西的招数,明智的曹操欣然采纳,结果一举成功。相形之下,袁绍的杰出谋臣沮授和田丰,先后都劝他不要贸然出动主力决战,而是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采用不断对曹操发动偷袭和骚扰的战法,不出三年就会稳稳当当拖垮对方。傲慢的袁绍不仅不听,还给田丰扣上罪名关押起来。

    又如,官渡相持阶段,曹操一度动摇,萌生出撤军的念头。荀彧一番劝告,明智的曹操立即醒悟,激励自己咬牙坚持。相形之下,沮授极力建议出兵保护粮食运输车辆,傲慢的袁绍却拒不采纳,我行我素。

    对比曹操和袁绍,两人手下的谋臣,不论数量和质量都有一比。曹操明智,明智就会从善如流,集体智慧汇合集中,就使曹操从小智慧变成了大智慧;袁绍傲慢,傲慢就会刚愎自用,集体智慧都不采纳,依旧是自己那点点可怜的小智慧。强力的大智慧与可怜的小智慧,两者对阵比拼,谁会取得成功呢?当然是拥有大智慧的曹操!笔者读史之余,曾经多次心生感慨:你袁绍又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为何如此刚愎自用呢?你既然很不喜欢采纳别人的好点子,你又招纳那么多的谋臣来干什么呢?纯粹用来摆谱装门面吗?但是,像袁绍这样,表面上装出很爱才,骨子里却只爱自己的二元化人物,就是到了现今也并不罕见。因此,对比曹操的成功和袁绍的失败,依然具有警世性的现实意义。这正是:

    明智今朝逢傲慢,曹操最后变赢家。

    关于曹操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曹魏主帅型名将第二名司马懿。

    主帅型名将第二名——司马懿

    他在后世人们心中,一直是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但是客观而论,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非凡角色。

    一 辽东之战

    本节登场的这位名将,他在后世人们心中,一直是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但是客观而论,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非凡角色,可以评为曹魏主帅型名将第二名。他,就是著名的司马懿。本节的内容,主要讲他作为名将的军事才能,而不涉及他在政治上的种种表演。在司马懿二十多年的用兵生涯中,最为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当然是他在渭水河畔与诸葛亮的宿命对决,这在前面讲诸葛亮时已经涉及,此处不再重复。而他平生打得最为漂亮的一场大仗,却要数他挥兵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一举攻灭了军事小强人公孙渊的辽东之战。那么辽东之战是怎样发生的?战事的进程如何?司马懿采用了哪些出色的用兵策略?最后这场战争又是以什么样的生动情景来结束的呢?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氏。他出身于世代为官的名门大族,在曹操、曹丕两代,都是担任文职的官员。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才转到军界指挥千军万马,逐渐成为军界的强人。

    景初二年(238)春正月,还是寒风凛冽的时节,一直在长安镇守的关中战区指挥官司马懿,突然接到了魏明帝曹叡的紧急征召,风尘仆仆向东赶往京城洛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