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三国名将:一个历史学家的排行榜 >  第10节

第10节(4/12)

向盛怒之下的君主直言进谏,危险程度还更高。因此,整个蜀汉朝廷衮衮诸公当中,一些人对此不表态,就很可理解了,明哲保身呀!但是,赵云为了国家的大局,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在政治上始终保持的非凡勇气,就连政治家诸葛亮,也不免相形见绌。

    还有新的第三个非凡,就是非凡的军事预见性。他预见到一旦同势均力敌的孙吴开了战,战事就绝对不会很快顺利结束。而后来战况的发展,也完全如他所料。刘备不仅没有能很快打垮孙吴,反而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大伤元气,连自己的生命也搭上了。三国时就有人说过:“良药苦口,唯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这见于《三国志》卷五十九《孙奋传》。良药苦口,只有生病的人觉得味道甘美;忠言逆耳,只有通达的人能够欣然接受。刘备的气度胸襟,哪怕已经是年过花甲,也还没有修炼到通达的境界。由此看来,我们从来不缺乏正确的道理,而是缺乏对正确道理的认真践行力。

    以上在战场和朝廷的三件事,所有闪光点汇合起来,就完整而清晰地展现出赵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什么样的人呢?怎样形容他最准确、最恰当呢?

    笔者个人认为,用林则徐的两句诗来形容他,最准确,最恰当,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无论生死,都一定全力以赴毫不推辞;绝对不会把是否对自身有利,作为取舍的标准和考量。因此,如果评比勇敢境界的高低,赵云完全可以评为蜀汉勇敢境界最高的名将。

    前面我已经讲了关羽、张飞两位,把他们评定为蜀汉战将型名将的前两名。让他们在一起比拼,是因为具有可比性,他们都在重大战役中担当过头牌演员。而赵云与他们不一样,不是因为赵云没有担当头牌演员的才能,而是因为刘备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的角色很特殊,很重要,不是保护刘备的家眷,就是镇守刘备的留守大本营,或者去抢敌人的军粮。他也绝对服从上级安排,不去争抢头牌角色。要论对蜀汉王朝的贡献,他不仅远远超过马超,就是与张飞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要是把他同关、张放在一起,比拼谁的头牌角色演得好,对他就很不公平了。因此,我要对他进行专门的评判。我的最后评语是:就忠诚和英勇两方面展现出来的完美境界而论,赵云不仅是蜀汉,而且是三国名将中的第一名。要论对蜀汉王朝的贡献,他足以与张飞并列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赵云的人生境遇,与他的顶级表现非常不相称。当刘备自称汉中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位,一起高升为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的时候,赵云却依然是原来的官职——翊军将军,没有得到任何晋升。在他极力劝阻进攻孙吴为关羽复仇之后,刘备就把他留在后方的江州(今重庆市市区),不让他上前线。前线的总指挥和先锋官,宁可用冯习、张南这样的无名之辈,也不用沙场名将赵子龙。忠勇双全的一代名将,面临如此的境遇,赵云本人却能淡然处之。这种对名利潇洒超脱的人生态度,也是蜀汉名将中难得一见的风景。忠勇,是儒家提倡的品质;而超脱,是道家重视的素养。赵云作为一员武将,却能集儒道两家的文化精华于一身:对人性的品质,坚持;对名利的枷锁,超脱。这是我对他最为欣赏和倾心的地方了。这正是:

    勇气忠诚昭日月,千秋公道在人心。

    关于赵云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蜀汉战将型名将的第四名马超。

    战将型名将第四名——马超

    他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裔,本人却有一位羌族祖母;他最初为曹操流血效劳,后来却打得曹操差点命丧黄河。他与曹操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为何他后半生一心想到的就是报仇?这位叱咤风云的名将,又在蜀汉度过了怎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