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贵妃裙下臣 >  回忆(一)

回忆(一)(2/4)



    没有长辈们在场,芙蓉园里本该是一片热闹轻松的气氛,可身为寿星的太子饮了两杯酒后,面色便有些不好,周遭作陪的人自然也不敢肆意欢笑。

    “那些胡虏真是欺人太甚!不过仗着多养了几匹好马罢了,竟敢对我大魏大放厥词!一个茹毛饮血、尚未开化的野蛮之人,竟敢扬言要我大魏的公主去和亲!”

    太子胸中怒意难当,将举到唇边的酒杯重重搁下,发出突兀的声响,令周遭众人一下收声。

    好好的日子,方才也不知是谁,无意提起先朝和亲公主的逸闻,一下便将太子近来按在心里的怒火引出。

    半个月前,突厥王庭新继位的达都可汗阿史那思力,不但不时抢掠边境百姓,甚至扬言,要大魏皇帝将最宠爱的寿昌公主嫁给他和亲,否则便要大举挥兵南下。

    此举无疑是在挑战大魏天子的颜面。

    若是放在从前,皇帝定毫不畏惧地断然拒绝,不惜发兵,也要扬大魏国威。

    可如今的大魏,实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

    自前年的一场天灾后,中原大片土地都陷入饥荒长达半年之久,国中人口骤减,饿殍遍野,经过这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方喘过气来。此时,实在不宜大肆兴兵。

    上至天子,下至朝臣,人人心知肚明,虽在朝堂上痛骂胡虏无耻,却鲜少有人主张直接开战,甚至已有几位文臣私下议论,是否当真该令寿昌公主和亲。

    太子年轻意气,自然怒火中烧。

    众人见状,暗中交换眼色,随即便有人起身附和:“殿下说得不错,区区胡虏,尚未开化,却敢出言求娶寿昌公主,当真是不自量力!”

    “是啊,不自量力,公主金枝玉叶,岂是他们能觊觎的。”

    七嘴八舌之间,太子冷冷扫视众人:“诸位既都以为此乃不自量力,不知有哪位,愿领兵一战,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一语出,四下再度陷入沉寂,众人你看我,我看他,却没一个人愿做这出头鸟。

    饶是太子早就料到,心里也不禁冷笑一声。

    在朝堂上,这些年轻郎君和娘子的父祖辈们,便是这样沉默以对。他的岳丈杜尚书请天子点将应战,反而遭到别的朝臣的反对。

    “哼,原来不过都是口中逞能罢了。”太子垂眼坐在主座上,面上的不愉显而易见。

    太子妃杜氏见气氛凝滞,不由左右观望一番,最后将目光落在身侧的寿昌公主李华庄身上。

    “华儿,今日是你兄长的寿辰,咱们该高兴些,你劝劝他。”她捏了捏李华庄的衣角,凑近低语一番。

    华庄正有些出神,闻言才发现宴上有不少人已将目光都落到她的身上,似乎盼着她这个正被议论的主角能开口说两句。

    她心里闪过几分无奈与难受,随即调整心绪,轻松笑道:“太子哥哥,今日可是你的好日子,别说气话。一切都是未定的事,我还没发愁呢。”

    她一向是爽朗豁达的性情。起初听闻此事,心中也不免恐惧、忧愁,满是抗拒,到如今,半个多月,始终未有定论,她倒也慢慢平静下来,不再过于担忧了。

    她想,若当真躲不过,便更应该好好珍惜眼下的日子才是。

    只是,当众说起自己的婚事,还是在如此尴尬的境地中,她一个不过十六岁的小娘子,心里仍有些怅惘,一番话说罢,便不自觉扭开视线。

    谁知,这一转头,正对上斜对面一双漆黑深沉的眼眸。

    她愣了愣,眨眼望着那个与她对视,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沉默郎君,下意识感到陌生又熟悉。

    那郎君看来二十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