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第62节(4/5)
寻人教授这些东西,可是还要向师傅交银子的,如今有了这样不要钱的,他们自然是忙不迭的把家中女孩儿塞过去了。反正当女孩学成之后,做事的那几年依然有工钱能拿回来的,如此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亏。
不过这也是那些对女孩还不错,家境还算过得去的人家才做的事,更多极为贫寒的人家是不愿意将家中可以做事的女孩送过去的。
这几年时间她留在家里还能忙前忙后,帮上许多忙,等时间差不多了,也就可以嫁出去了,何必要费那么三五年的时间,将她送去培养做织娘呢?
这些人目光并不长远,只能看到眼下少了一个劳动力,自然是不肯放手的。
这样的做法自然是姜虞提出来的,他在知道陈老爷做布料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便兴起了这个念头。
她自己也拿出了一些金银,用作支持,毕竟若是真的由一个商人来做这些事的话,那很多对于他来说其实都是亏本又吃力不讨好的。
而且她如今实在是不缺这些身外之物,还不如将它们都拿出去做点别的事好了。
? 第90章
虽然时日较短, 暂时还没看出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但是在很多人家心里, 将家中年纪尚小的女孩儿送去陈家布庄, 也算是一条好路子了。
毕竟有些女孩聪明伶俐,想必学上个几年,就能顺利学成, 届时就算需要给出头几年三成的工钱,但是这技术可是实实在在学到手里的, 日后还能凭借这能力找活干,总是有一项手艺傍身的。
而且陈家的条件也还算丰厚, 看得很多人都不由得心动, 有些人家甚至盘算着,让家里的老娘或是长女照顾家里, 妻子去布庄做事。
如此一来, 家里便能赚到更多的钱,有两个人能做事了。
总之, 这些人家都各有心思, 不一而足,但总是想着能从中得到最多的好处的。
不过那种性格强势又极为短视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自然是不愿意家里女眷跑到外头去的,那算什么样子呢?到时都出去了, 还有谁能照看家里?那岂不是都乱了套了。
姜虞自然也知道会有这种情况, 但她能做的其实也很少, 毕竟在她看来,自己在这个世界恐怕待不了很久。
即便她现在的声名极盛, 若是强行下什么命令的话, 这里的百姓自然是会听从的, 但那也不过是一时之功。
如今她在还好,其他人或是因为畏惧崇敬她,对于姜虞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的。但她要是离开了,也就相当于很多变法的人身死政消一般,留下的东西也很快会失了它原有的效力。
她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此地民众固有的观念,这些移风易俗往往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的。
在姜虞看来,她不过是这里的过客而已。
但即便如此,她也想留下点什么。因此,在知道陈老爷逐渐发展布匹生意,开设了许多织室的时候,她便联想到了近代纺织女工的兴盛。
她推动这些事情,愿意出钱雇佣有经验的织娘们教导学生,让各地知识多多雇佣有织机经验的女子,也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赚钱的出路。
毕竟对于古代女子来说,她们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也就没有了足够的底气,才会在出嫁之后依附于夫家,即便挨了打受了骂也无处可去了。
如今这个机会,虽然比不上近现代那会儿能让很多年轻女子独立生活,但起码让这些女子有了一个赚钱的来源,这样在家中说话的分量也能重一些。
再退一步来说,也能改善她们在家中的境况,只凭着她们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