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  第12节

第12节(6/14)

事:一个是,二姐仲祯许给端方的侄子;另一个是,端方的长女许给五哥克权。后来,端方、端锦两人同时在四川资州被杀身死。端方弟兄4人的家眷都改成汉人装束逃难到彰德来。他们匆匆前来,人数很多,只得暂时在各房挤着住,以后才先后离去。

    我父亲在做官的时候很少做诗,但回彰德以后,有时也和前来访问的友人们互相唱和。他曾把这些唱和的诗句,编为《圭塘唱和诗集》,圭塘是洹水上的桥名。记得在诗集里有这样几首:

    次王介艇丈游养寿园韵

    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

    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

    雕倦青云路鱼浮绿水源

    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和江都史济道女史月下游养寿园诗

    曾来此地作劳人满目林泉气势新

    墙外太行横若障门前洹水喜为邻

    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层激荡频

    寄语长安诸旧侣素衣蚤浣帝京尘

    登楼

    楼下级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晚阴看月

    棹艇捞明月逃蟾沉水底

    搔头欲问天月隐烟云里

    自题渔舟写真二首

    (其一)

    身世萧然百不愁烟蓑雨笠一渔舟

    钓丝终日牵红蓼好友同盟只白鸥

    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钓鱼却有恩仇

    回头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须一笑休

    (其二)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他的诗确实做得不算好,但是从诗里却可以看出一些自负和不甘寂寞的复杂心情。如“素衣蚤浣帝京尘”、“吞钩鱼却有恩仇”、“搔头欲问天,月隐烟云里”等诗句,表达了他对清廷不满的情绪。又如“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等句,却深深地道出了他待时而动的心机,表明了他在彰德隐居的实质。

    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是一个逃避红尘、澹泊名利的隐士。他虽然身居乡村,却时常有一些朝野要人来看望他,询问他对于当时某些事情的看法。像上面所说的端方,就是这些要人之中的一个。那时,他每天要接到很多从各方面发来的信件和电报。为了处理这些信、电,他每天上午要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办理“公务”,他设置了一个电报房,从而能够更迅速地和各方面加强联系。他向各方面伸出了触角,等待着再起的时机。

    东山再起

    辛亥革命爆发,我父亲终于得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时候,清廷为了镇压在武昌起义的革命军队,派了陆军部大臣荫昌带领冯国璋、段祺瑞率北洋军两镇南下“讨伐”。当荫昌和冯国璋经由京汉铁路南下的时候,都曾先后在彰德下车来看望我父亲,并且征求他对于国事的意见。我父亲当时对荫昌表示:“久居乡野,对国事未敢置辞。”可是对他的老部下冯国璋,却指示了“慢慢走,等等看”的六字方针。冯国璋确实是依照他的指示来执行的。因此,北洋军队虽然已经陆续南下,但并不积极行动,也不认真听从指挥。这就使得那身居总司令的荫昌陷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清廷在万分不得已的情况下,先是起用我父亲为湖广总督,他不肯就任。后来又召回荫昌,改派我父亲为钦差大臣,节制调遣水陆各军,他仍然不肯就任。最后任命他为内阁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