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超级农业强国 >  超级农业强国 第449节

超级农业强国 第449节(2/4)

   这么一看,“嘉海1号”还真是嘉谷体系的一个缩影——它所倚靠的,都是国内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国内超大的市场体量,还有如嘉谷合作社一般体现出来的生产组织力。

    不过嘛……

    胡主任转而笑道:“你们嘉谷就是太能干了,这左手是海洋牧场,右手是深远海养殖航母,你这三百亿,哪够花啊?”

    是不够花!

    齐政再赞成不过了,再来三百亿,他也能眼也不眨地将其花光。

    所以说,有潜力的项目太多,有时候还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我看你也邀请了海洋牧场专家评估组过来,所以,嘉谷是打算将养殖工船包装到三百亿计划中?”胡主任猜测道。

    齐政含笑不语。

    他盯着齐政,仿佛意识到什么,倒吸一口冷气:“你不会是想着另起一个大计划吧。”

    “没您想象中那么夸张。”齐政笑着敲了敲栏杆,指着脚下的甲板说道:“养殖工船再怎么扩建,也不需要三百亿。”

    好家伙,他倒是毫不掩饰“全都要”的野心。

    齐政接着就道:“再筹个一二十亿,也就够了,不算什么大计划。”

    “……”

    行吧,你壕你有理,没说一二十亿是“小钱”,大概是谦虚了。

    ……

    第781章 从“靠海吃饭”到“朝九晚五”?

    渤海沿岸一个渔港,上百艘渔船无精打采地挤在渔港里,随着波浪不由自主地起伏。

    一艘归来渔船的甲板上,船老大刘大伟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

    眼下虽是捕捞季节,但出海的船只大概只占到一成。

    原因,从他这趟的收获就略见一斑了。

    在一般人眼里,船老大乘风破浪,威风无比。但只有在船上讨过生活的人才知道这个行当的巨大风险。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这大概是仅剩不多的靠天吃饭的职业了——翻船,收不上网,被风浪打坏,或者网放下去后就再也找不着……因此,渔民不可避免都有些赌徒的品性,每次出海都是一场赌博,赢了,满载而归;输了,血本无归。

    可惜,这一趟,他亏了。

    不是一般的亏,而是大亏特亏。

    对出海渔船来说,每次出海是否划算,完全要靠运气,看打上来的鱼是否足够支付油费、小工费和来年的置网钱,如果不够,轻易不会回港,因为单单是油费就要两三万块。

    但他这次是倒霉透了,在海上溜达了大半个月,渔获寥寥无几,除去上涨的人员开支,怕是连油钱都收不回来。

    船员老程指挥着渔船抛锚,走过来抱怨道:“打鱼变得越来越无利可图了,休渔也就开头几天好,转眼就捕没了。”

    刘大伟又吸了一口烟,消瘦憔悴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有什么办法呢?几个月的休渔期,鱼虾都还没休整过来,成不了渔汛。等休渔期一过,两三天之后鱼群就被捕捞一空,现在在渤海勉强能成渔汛的只有皮皮虾。”

    他们都知道,每年三四月,鱼从暖和的大洋游过来,游过日韩,其中一部分会游到鲁省海域,再到渤海湾,它们在这里一直度过夏天,产卵,天冷时再游回温暖的地方。但现在,鱼没怎么进渤海,就在中间的海里被打没了。于是,为了能截在别人前面打到鱼,大家都拼命赶在别人前面下网,为了能比别人先捕到,渔船便越换越大。

    渔船变大,过度捕捞便不可避免。国内普遍实施的休渔制度,在严重膨胀的捕捞能力面前明显作用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