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穿书之福运绵绵 >  穿书之福运绵绵 第196节

穿书之福运绵绵 第196节(3/4)

从弘武帝的圣旨中,已经详细的讲着三样事情。

    因司徒佑淇的救驾之功,合并司徒弘光的从龙之功。合并之后,司徒弘光赏封为淮国公。当然,杜绵绵心头更清楚,丈夫能得这一份功劳,不止是丈夫和大儿的功劳。更有大儿媳司马文娘的余荫以及大孙儿司徒宣的原由在。

    司徒弘光被正式为淮国公。这是第一道圣旨。

    第二道圣旨便是杜绵绵被正式的册封为超品的淮国公夫人。至于第三道圣旨,便是皇家恩赏,加司徒宣为淮国公府的世孙,是国公府未来的继承人。

    淮国公府,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一道旨意自在存档。只是功臣赏中的头一等。偏偏它是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司徒弘光的功劳够不够一等的武勋恩赏。当然不够。加上救驾之功的司徒佑淇,那都不够。

    国公,非灭国之功与开国之功不可赏。

    真依着功劳,哪怕是弘武帝松一松手,其时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伯爵,便是足矣。可偏偏司徒家得着重赏。

    在谢恩后,杜绵绵提牵着大孙儿司徒宣的手。杜绵绵知道,这一份恩赏何尝不是帝王与皇后的一点怜惜。怜惜便是她的孙儿,便是皇家的外孙。

    淮国公府。哪怕是外戚,可评功之时,定的是武勋之功。

    在诸武勋里,淮国公府要站位的就不是外戚那一挂,而是武勋那一挂。这里头就有一份微妙。当然,对于出身忠勇侯府的司徒弘光而言,他是有些懂里头的门门道道。

    何况如何的司徒家,比着当初的忠勇侯府何尝不是更加的辉煌。越是如此,司徒弘光和杜绵绵就是越加的小心谨慎。

    因着忠勇侯府的抄家,更让这一对夫妻是心有戚戚焉。

    弘武元年,冬。

    京都已经太平下来。在这等时候,杜绵绵递了牌子请求进宫。当然,这不是杜绵绵主动,这是宫里的召见。

    宫里的李皇后想大外孙。同时,太子妃司徒滢滢想也是亲人。于是,杜绵绵这一回进宫,她是带着大孙儿司徒宣。

    在中宫时,李皇后留下大外孙。杜绵绵自然是谢恩。她是留着侍候大孙儿司徒宣的身边近侍。主要是教导嬷嬷。这一位嬷嬷是当年李皇后替大女儿司马文娘挑的陪嫁奶娘。

    可谓是李皇后亦信任之人。

    有这一位教导嬷嬷在,大外孙司徒宣一个一岁小儿自然不会闹人。

    李皇后逗着大外孙,她瞧着这孩子,他的模样好。有些像他父亲。可他的眉眼间,又像着他的母亲。

    中宫这儿,李皇后乐得逗着外孙。

    东宫,杜绵绵见到女儿司徒滢滢。母女见面,杜绵绵哪怕如今是超品的国公夫人,她当然还得依着国礼,先给女儿见礼。

    此是皇家之尊贵。

    “臣妇参见太子妃娘娘,娘娘万福金安。”杜绵绵福了礼。

    “娘。”司徒滢滢亲自搀扶亲娘。她道:“咱们娘儿俩之间说一番话,何必多礼。”殿中侍候的人,司徒滢滢挥挥手就是打挥掉。

    空阔大殿,缺着侍候的人时,总是少着一些人气儿。

    杜绵绵打量着这大殿一眼。她与女儿坐于近处。她道:“府上一切安好。”

    “我在中宫娘娘那儿时,还见到东宫的三皇孙、四皇孙,他们还与宣儿说过话。”杜绵绵提一话。

    皇帝、皇后的膝下如今当然不缺皇孙。不管是东宫的皇孙,还是二皇子府上,三皇子府上,皆是育有皇孙。

    可在杜绵绵这儿,除着东宫的大皇孙、三皇孙、四皇孙是她的亲外孙。旁的皇孙与她又何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