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枝 第374节(2/3)
里还没点真能耐?如今固然不是“百废待兴”,但要更上一层楼,自然是人多力量大,何必成天光琢磨着写折子骂呢。
两大桶姜汤见了底。
文武百官们陆陆续续离开了金銮殿,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范太保与黄太师。
“辛苦两位老大人了。”林繁走下来,行了一礼。
黄太师扶了他一把,也不含糊,直接道:“之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废帝也要走章程,赵隶与颜氏、赵隶的后宫、子女如何安置,新君登基又如何操办,每一项再细分,还能分出来一大堆,就算是按部就班,都得按好久、就好久。
范太保道:“最好是能去见见老太傅,由他出面一并处置。”
“我见过太傅了。”林繁道。
两位老大人闻言,皆是惊讶。
“先前进入宫门后,老太傅来过,也看过遗诏了,”林繁笑道,“两位不用担心,我等下就去把徐府外头的墙给拆了。”
黄太师点头:“应当的、应当的。”
“在那之前,”林繁又道,“我还得先陪一陪我母亲。她身体不是很好,这么多年没有回过京城,身边得有人照顾着。”
第426章 挺好的
听林繁提起他的母亲,范太保和黄太师互相看了一眼。
那位贵人失踪二十年,他们也仅仅只从林繁的那篇檄文里知道她抱恙在身,具体是个什么状况,还都不清楚。
“她……”范太保斟酌着,“身体上的事儿,不妨请御医们一块看看?”
林繁笑了笑,对两位老大人并无隐瞒,仔细说了内情。
“身体还算康健,”林繁压低了声,叹道,“她是记忆出了些问题……”
当听说那位失去记忆、忘记了所有,范太保和黄太师都没忍住,连连摇头,感慨不已。
都是大周的老臣,他们都认得年轻时候的房毓。
又或者说,他们都是看着房毓长大的。
幼年时,身受重伤,被个丫鬟背着逃出宛城,一路寻来投奔姻亲程家,自那之后就在驻地落了根。
念书、习字,跟着平阳长公主打理瑰卫事务,长到亭亭玉立,在大周建朝后嫁给了皇太子。
他们两个老头子,当年也吃过一盏喜酒。
后来,各种变故中,她不见了,等她终于又回来后,竟然是前尘往事都忘了。
“一丁点也想不起来了?”黄太师不忍问,又不忍不问。
“没那么糟糕,”林繁道,“年初我第一次去见她,她想起来自己有个儿子。这回下山,她看起来好了很多,虽然记忆依旧模模糊糊的,却对熟悉的人事都有反应。
之前在商城外的吴王庙,她见到父亲的塑像,很是激动,和第一次见到我时一样。
病情发作,诚然痛苦,可就像是惠心师太说的那样,不一定是坏事。”
“老头子不懂医,只以前听说过这种病,”范太保道,“各种方子都不好使,就是等个机缘,机缘到了,病人忽然间就通透了,什么都记起来了。殿下莫急,既回了京城,就慢慢来。”
林繁应下。
与两位老大人拱手行礼,林繁先行离开。
殿外,早前的雾气已经散尽,阳光明艳,不说照下来有几分暖意,起码让人很舒服。
冬天了,还是有日头的天,让他们这些老骨头舒坦些。
目送林繁离开,黄太师才与范太保道:“我们也该回千步廊了,之后的事情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