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65节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65节(2/4)


    杜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开天辟地似的全新写法。事实上正是如此,《春江花月夜》开创了顶针续麻体,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诗人好像在细心地编织上好的蜀锦。没有一个字是无用字。他驱使文字的能力,已经达到了臻至化境的地步。事实上,《春江花月夜》甚至出了顶针续麻体。李白也有些惊艳,放下手中酒樽:“我怎么没在诗集中读过他的诗?”

    天幕放出原文之后,那些不满张若虚的声音渐渐小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孤篇压全唐有些夸张了,但说它是唐诗巅峰之一是不为过的。

    可这么厉害的人,他们偏偏没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声,张若虚就像他的诗一样,仿佛被浓雾笼罩,身上充满神秘色彩。

    这时,天幕解释道:【唐朝印刷技术并不发达,张若虚的诗大多失传了,时至今日,只剩下两首。】

    杜甫比自己的诗失传还心痛:“真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

    第111章 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春江花月夜》让各大世界的人都眼前一亮,心中叹服。苏轼眼中闪过惊艳之色,若有所思。

    李白曾写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自己也曾写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是思考宇宙真理的佳作。

    张若虚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一点不差,而且极其唯美。

    苏轼惋惜地说道:“光凭这一句超脱寰宇的诗,便可传唱千年。我家中的唐诗选本怎么都没有收录他的诗呢,真是可惜。quot;

    苏辙也叹服不已,好奇地问:“兄长之前说他不配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现在态度怎么大变了?”

    苏轼摸摸鼻子:quot;我哪知道还有这么一颗沧海遗珠啊!书商害我!quot;

    唐太宗李世民视线都黏在上面,回过神来,立马叫人抄录。

    长孙皇后有些诧异:quot;还是第一次见陛下这么积极地让人抄诗。这么喜欢这首诗吗?quot;唐太宗李世民叹服:quot;从没见过如此没有齐梁奢靡遗风的宫体诗,实在是有些喜欢。quot;

    对古人来说,识字很奢侈,诗歌更是贵族的艺术。南朝时,简文帝萧纲当太子的时候,雅好赋诗。他经常跟东宫的臣子唱和,所以时人称之为宫体诗。

    简单来说,就是记录宫廷贵族的快乐生活。

    宫体诗往往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被称为靡靡之音。

    陈后主,隋炀帝,包括唐太宗写得最多的都是这种诗。

    在这之后,诗歌这种爱好由上而下,走出皇宫,走向民间。于是士大夫阶级扛起了诗歌发展的大旗。

    杜审言等人奠定格律,初唐四杰拓宽诗歌题材的发展……诗歌才空前繁荣起来。宫体诗这种流派于是渐渐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对唐太宗这个中年人来说,《春江花月夜》是他能最能接受的舒适区体裁,不会让他感觉太超前,看起来很舒服。而且它还有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迥绝的宇宙意识。

    他的审美一下子被戳爆了!

    他甚至有些看不下去自己之前写的宫体诗了。如果张若虚生在他的时代,他甚至愿意好好请教一番。

    长孙皇后心下好奇:quot;那孤篇压全唐这个称号,

    他当得了吗?quot;

    唐太宗李世民果断地说:quot;朕说他当得了,就当得了。quot;

    长孙皇后失笑:“二哥,你不是也很喜欢李杜的诗篇嘛?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