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何以安山河 >  第212节

第212节(3/4)

家子弟、新贵文官如何升迁?”

    这句话倒是有道理,旧臣躺在功劳簿上,即便只守住眼前的这一摊,不再建功立业,也够其他人追赶一辈子了。

    连大学士李勉思亦躬身出列:“陛下,改革吏治乃是天下大势所趋,而今百废待兴,军治吏治俱应改革,往陛下早做打算。”

    许康轶缓缓抬头,注视着凌安之道:“凌帅,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有时候想象归想象,和亲自在场的感触差别太大,凌安之终于体会到了为何当年景阳帝一朝时,他谨小慎微、千秋不世之功却那么容易就遭了杀身之祸了,这每一句对于朝堂上那位来说,还真全是诛心的。

    他从来不会在同一件事上摔倒两次,不过此事估计许康轶会妥善解决,他给许康轶找一个台阶下就行了:“众位大人刚才说的全是内心所想,此事全凭陛下裁决。”

    许康轶清了一下嗓子,朝堂安静下来,开始说话,他一向言简意赅,极少长篇大论,而今却是要讲一个故事:“听众位爱卿之言,我倒想起一个故事,众位可否有兴趣听听吗?”

    这不废话吗?皇上别说是在朝堂上讲故事,就算是当众表演睡觉,他们也得把观众当好。

    许康轶点点头,声音无平无仄:“前朝有一位官人,心思也善,叫做唐仁,是专门为府衙看粮仓的,有一年雪灾,路上全是将死之人,他实在不忍心看百姓饿死,冒着杀头之罪的风险,自作主张开仓放粮,仅他治下,便救了无数的路道,说起来全是救命之恩。”

    “他放粮了之后,直接去请罪,自请砍头,可前朝的陛下大度,称他冒死救人,不仅无罪,而且有功,破格提拔了他。”

    “有一次,唐仁修沐独自出去游玩,在一个镇上碰到了曾经救起过的壮汉,壮汉而今锦衣华服,已经娶妻成家,酒楼客栈生意做的很红火,人前人后一直叫唐仁为恩公,说定会结草衔环的报答恩公。而今偶遇唐仁,当即和妻子真心实意的全力招待,美酒珍馐,收拾房间,要留恩公多住几天。”

    “晚上休息后,壮汉就和妻子商量怎样报答恩公才合适。妻子问他,二百两银子,报答恩公,如何?壮汉摇头说,怎么够。妻子又问,那五百两够吗?壮汉依旧摇头,还是太薄了。妻子缄默良久,狠心说道:大恩难报,不如杀之!”

    朝堂上听到语锋不对,俱低头不再敢说话。

    许康轶轻问:“众位爱卿,这个大恩难报,不如杀之的典故如何?”

    众位皆知道许康轶看似平静,但当年协助泽亲王夺嫡的时候,有翻云覆雨的手段;后来起兵造反,前无古人的成了在外地起兵又造反成功的皇子;为人果毅,城府极深,而今当堂讲完了故事,估计一会是要翻脸。

    果然,许康轶拍了拍手,吩咐身旁宦官道:“拿上来。”

    宦官下去,不大功夫捧上十八副画卷,按照许康轶的吩咐打开,让朝臣排队观看,朝臣皆睁大了眼睛观看,连凌安之都有些震惊——

    十八幅画全是长三米宽二米,按照时间编上了顺序,画的是惟妙惟肖,一看便知道准备了多日:

    第一幅是他初出茅庐,除夕夜镇守黄门关对阵回纥,已经和凌霄做了城破身亡的打算之时;

    第二幅是他和凌霄第一次去北疆,在突厥窝里救出了被当做奴隶将要被杀的许康轶之时;

    第三幅是他在宁夏招兵之时;

    第四幅是他在安西练兵,一身黑泥之时;

    第五幅是他镇守丝路,打开城门,星夜亲自验看商队之时;第六幅是他平定西域,餐风卧雪之时;

    第七幅是他奉旨援助北疆,和凌霄率两千亲兵破番俄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