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我和男知青有个娃[七零] >  我和男知青有个娃[七零] 第66节

我和男知青有个娃[七零] 第66节(2/3)

,许多乡亲更是把这里当托儿所,等孩子稍微大点,能下地干活了就不让读。

    中华叔依旧不改初衷。

    论读书,他比不上别人,更说不出多少大道理,他就知道不管是当干部还是当工人,都没见过谁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这说明什么?

    说明读书是有用的,就算现在没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这些年经过他和其他大队干部不懈的努力,合安大队最刻薄的家庭也能让孩子念到三年级再辍学。

    只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有用。

    只有让大家看到读书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好处,他们的观念才能逐渐转变,自动自发送孩子上学,而不是每回都要队里干部找他们做思想工作。

    这不,大队出了米秀秀这个例子,正好激励激励其他人。

    米秀秀:“……”

    她觉得效果可能不会太好。

    “叔,我觉得呢,您还是急了点。”

    赵中华虎目一瞪:“咋说?”

    米秀秀慢条斯理地给他分析,“你想啊,这大学我刚上还没开始赚钱,我跟大家掰扯城里有多好,学校有多棒就跟空中楼阁差不多,听起来没太多真实感他们很难代入,就没办法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大家都是普通人,肯定优先考虑吃喝拉撒物质层面。

    要想鼓励人,就得不远不近,举一些让人觉得努力一把就能够得着的好处,而不是画一个只能看却不一定能够得到的巨饼。

    离得太远的事物反倒容易激发人们骨子里的惰性。

    他们会忍不住想,这么难达成的目标自己真的可以做到吗?

    会不会付出时间,努力,最后还是猴子捞月一场空呢?

    看中华叔陷入沉思,米秀秀换了一句更加通俗易懂的。

    “叔,我们换个说法,就是说我现在掏几张大团结,再告诉乡亲们这是在大学里挣的,你觉得是不是比让我讲述校园生活城市风光给大家的冲击力更大?”

    赵中华恍然大悟,巴掌一拍。

    有道理呀。

    “那秀儿你给叔出出主意,怎么办才好?”总不能真掏几张票子出去吹牛。

    似乎知道这个问题有点为难人,赵中华没催。

    而是说:“你是大学生你懂得多,我知道一时半会估摸拿不出主意。这样啊,秀儿你晚上好好想想,想到了就跟我说。”

    米秀秀哭笑不得。

    中华叔是不是太信任她了,认定她一定能想出点子。

    米秀秀沉吟片刻,还是言笑晏晏应了,“好啊中华叔,我想到了就立马跟你说。”

    自从中华叔当了大队长,村里确实一年好过一年。米秀秀望向才五十出头,头发已经白了大半的赵中华,心里感慨良多,也很钦佩。

    从本心上来讲,大队是她的家。

    队里的社员们是她从小到大相熟的,每一个人都和她说过话,她当然希望所有人都能过得好。

    这种“好”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能买得起砖建屋,而是让村里的下一代拥有选择如何生活的能力。

    她希望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生活的地方,不论是留在大队还是进城。

    不会因为没有能力而走不出去,也不会因为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就瞧不起长大的地方。

    米秀秀没有方安娜的预知能力,她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全国上下会发生怎样的巨变。

    她不知道高考会恢复,也不知道改革开放,更不知道整个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