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3/5)
萧可解释道:“先将牛肉切片,稍稍腌过,再把鲥鱼鳞片吊在锅盖上一起清蒸。等鳞片上的脂肪完全化开滴落融入肉里,就可以起锅了。”刮下的鱼鳞片还能吊起来?达尔西怀疑自己听错了,继续问道:“麻烦你解释一下,林片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有脂肪?”
“您没听错,就是鲥鱼鳞片。”周孚接了一句,翻起锅盖,递到他面前:“鳞片刮下后用细线串起,就可以吊在锅盖上。因为这道工序比较烦琐,所以我们多花了一点时间。”
随着他的动作,所有评委都看清了锅盖里铺展悬挂的鳞片,纷纷震惊地瞪大了眼睛:上百片鳞片,用细如毫发的丝线串起,林列如初,分毫不乱,这份手艺真是绝了!如果交给他们来做,别说五个半小时,就算给一整天的时间也办不到!
有位刚才走神的外国评委不禁问道:“不能把鳞片直接盖在肉片上吗?”
萧可说道:“那样做的话,两种味道无法完全融合,会影响口感。”
“鳞片是你串的?”
一时忘形,他的声音大了些,由耳麦传到音响,让观众们吓了一跳。以为他在质疑,顿时生出不满。
不等萧可回答,观众席上的范春鸣立即站起身来,举着手里的dv大声说道:“鱼鳞确实是萧老板串的,我都把过程拍下来了!你们有疑问尽管来看!”
随着他的话语,不断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有样学样地冲评委隔空喊话。待到后来,没有拍摄的观众也站了起来,杂乱不一的话语逐渐变成整齐统一的口喊,有节奏地喊起萧可的名字,声音大得快把场馆的天花板都掀翻了。
见引来误会,达尔西连忙替那为评委打圆场,“抱歉抱歉,其实他刚才想表达的意思不是质问,而是难以置信。如果他能在说话时配合下肢体动作,比如拉起萧先生的手看看有没有被针刺到,效果会好很多。可惜萧先生一直被我独占,他不敢和我抢人,所以引发了误会。归根结底,我也有责任。为了表达歉意,就让我来告诉你们,萧先生做的另一份菜是什么味道。”
他风趣的话语立即缓解了紧张的气氛,逗得观众们轰堂大笑,重新坐了回去。
一派和乐融融之中,唯有御村凛面色苍白。
几分钟前,他还踌躇满志,认为荣誉唾手可得。但是现在,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像一把无形的大锤接二连三不断落下,很快便将他膨胀的自信砸得粉碎。
明明用的都是相似的食材,而且他指定的橄榄牛绝对比萧可的更加高级,但为什么味道却比不上对方?
近似麻木的绝望中,达尔西的声音似乎飘得很远,“萧先生,这份虾油拌鱼丝只见鱼肉,没有鱼刺,也没有为了剔刺把肉捣烂的痕迹,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第91章
实际上,这碟虾油鱼丝没有留刺倒在其次,最让人惊叹的地方还在于外观。
刚才负责拍照的人只顾着揣测味道,没有注意细节。但达尔西却一眼就看出,白碟中晶莹透润、与细豆芽差不多粗细的鱼丝肌理十分自然,看不出刀印,也没有剔剜鱼刺的痕迹,倒像是耐心地一条一条撕下来似的。
但是,碟中的菜肴虽然只有五六口的份量,肉丝加起来至少也有三四百根。考虑到中国队之前还耗费了大量时间来串鱼鳞,纯靠手工的话时间绝对不够。可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什么法子能将鱼丝处理得如此自然?
见多识广的达尔西一时也猜不出是怎么办到的,分神揣测之余,不免出现了口误,提出的问题根本不在点子上。
之前那位因为语气问题引来误会的外国评委本就有心挽回之前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