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3/5)
被大隋的百姓所知。有大臣劝说父皇,说行兵打战应该秘密进行,不应如此地张扬,弄得天下皆知,让南陈做好应战的准备。
父皇不惧,笑笑说:“若陈叔宝得知后,因害怕而改过自新,朕又何必攻陈?他会害怕但绝不会改过自新。朕将他的罪行公布于世,让他受到天下人的咒骂,岂不更好,何必秘密行军。”
母后过后跟我说,父皇之所以这般高调行事,是因为冯翊之事刺激了父皇,伤了父皇的心,让父皇现在还没缓过来。父皇是要让天下的子民都认同他灭陈的国策,让所有人都痛恨陈叔宝。这样一来,才能让百姓对比出谁才是当世明君,谁才有资格做一统天下的帝王!
诏书下后,南陈毫无动静,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查史料查到吐血。
前面的章节说过隋唐已经废除了诏书,可是今天又再查,又发现有诏书了。所以说史料经常前后矛盾的,大家可以忽略这个矛盾的错误。前面用制书颁布四皇姐的罪行也没用错。
前面说过,若出现具体某日的,例如“甲午日”、“戊戌日”这样的,都是有历史记载,是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冯翊的百姓说了什么,到底是如何违背隋文帝旨意的。史书记载有这件事,但没有详细地描述具体的经过。
隋文帝为女主四皇兄杨秀建寺赐宅都是有记载的,但不知具体是那年。据考古实测,坊全坊之地面积为54.75万平方米。(度年穷得连一平米都买不起,万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啊)文中选择在灭陈前建寺赐宅,并让杨秀为大隋祈福,是经过合理推理所作出的情节安排。
因为杨秀从被罢官到得宠,却没有复出出镇蜀地,也没有因个人武力高强而得到灭陈的机会,定是隋文帝给他安排了更为重要的事。古代很信朝堂的气运和迷信,灭陈前隋文帝到旧日社庙祈福,他因百姓而气愤,伤了内心,而后让杨秀为大隋祈福,这的确算是合情合理的剧情安排。
接着隋文帝书写陈叔宝的罪行,及与大臣的对话,都是度年从史料里文言文原文,翻译过来的,只做了小许的修改,让人读得更通俗易懂。
也许你们几分钟就看完了这章,可这中间却花费了度年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又是查史料又是要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安排剧情,真的很不容易啊。度年现在是头昏眼花。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度年,谢谢!
☆、第130章 晋江网独发
南陈更有说法,说江东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但知有张丽华。
说的是南陈国主陈叔宝完全不理朝政,政事皆让张丽华处理,南陈的朝堂都不找陈叔宝,有事只找张丽华。如此的荒诞,难怪父皇不惧南陈知晓我大隋将要进攻南陈的计划。
父皇还让人攻陈的准备做充分些,不必急于一时,准备至入秋后再南下。这完全是给南陈备战我大隋的机会,但南陈依旧毫无动静。
南陈朝堂不以为然,认为有长江天险,又有厉害的水军,我大隋不足为惧。为此,南陈君臣上下歌.妓纵酒,赋诗如故,无视我大隋的威胁。
二皇兄已从并州回到大兴,与三皇兄及众臣一起深度参与灭陈大计。四皇兄则忙着入住新建的胜光寺苦修,为大隋祈福。
大兴城里所有人都忙碌着,只有我这个公主最为清闲,每日思念着阿述差点令我发疯。为了让自己忙碌起来,以此来减淡对阿述的思念,我便和母后提起红啼的婚事,母后说红啼早已是我的手下,让我放手操办。
得到母后点头,我和红啼说了她的婚事,她又是欣喜又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