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生城二代VS村二代 >  第42节

第42节(3/6)

在工商局注册一般都是冠以某某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头。尤晓莺自己是典型地取名无能,她最开始考虑过公司基本上还算是自己与方远的夫妻店,要不要从两人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

    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对新公司也算个好兆头。可尤晓莺连谐音都考虑进去了,什么“远英”、“英远”、“远鹰”的,这几个名字在她舌头里转几圈总觉得不对味。

    翻出家里存着的老字典,尤晓莺趴在床头嘀嘀叨叨,拿出张纸在上面写写画画,绞尽脑汁。可转头一看,方远在一旁悠闲地读报纸,心里恨得牙痒。

    让她一个人苦恼可不行,怎么着也得把方远也拉下水。“唉,你也说句话呀?发表下意见嘛。”

    方远作势揉揉自己的耳朵,一副受不了的模样。

    “公司名字也就是个噱头,不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在大学教我们建筑史的老教授,这做建筑跟做人也是一样的。那时教授他用了刘昫的‘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来描述,这句话说得虽然是自然现象,它也用来喻人,做人只要品行端方,站得正,立得直,用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那么就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建筑也是这个道理,质量、安全、住房的舒适性才是最重要的,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口碑。”

    方远拿过尤晓莺笔下的那张纸,指着两个字道,“就‘远鹰’吧,‘鹰击长空,翱翔万里’,名字意头也不错。”

    尤晓莺满意地点头,总算她没做无用功。

    婚后的第四天,尤晓莺和方远这新婚的小两口就立马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

    尤晓莺这边忙着处理因为自己结婚堆积的待办事务,一周时间累积的工作量就让尤晓莺在上班的第一天忙得脚不沾地,连午饭都是让人帮忙从伙食团打办公室的。

    好不容易处理完积压的工作量,尤晓莺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眨眨干涩的眼睛,心中越发坚定这次奔赴省内几所专科招揽人才的决心。

    纵观明桥小学的整个教学组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即使出口艰难,尤晓莺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学校的任课老师几乎都是暮气沉沉的老人。这班老教师在师道和专业方面的知识水平扎实是不容指责的,但真正在教学管理上却是倔强固执的,一言不和就血气上头,争得面红耳赤,谁也劝不住。魏海魏老师主管后勤事务,为人处倒是事圆滑,但他学历浅底子薄,在具体教学的管理方面多是力不从心。

    学校一开始的返聘退休老教师的计划是没有错的,在办学的初期,教学质量的确的放在第一位的。但学校的规模日渐扩大,让民办小学发展成为安县教育界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就得有开拓进取的冲劲与敢于创新的活力。

    尤晓莺自问自己的进取心不浅,但在能力方面还是尚有不足。她最近也有意识地开始读阅关于教育心理学与管理方面的书籍。既然有心把办学当作今后的事业,她更不能固步自封,笨鸟先飞才能做出一番成绩。

    下个月去省内的几所专科学校的事情也排上了日程,尤晓莺与胡义胡老具体讨论过。真正的出身师范的大学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不一定能看得上明桥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小学。要知道公立学校可是出了名的铁饭碗,他们就是花再大工夫招揽到这样人才,留住的几率也微乎其微。不如务实一点,把目标转向中专生,其实地区青山师专出来的学生都挺不错的。胡老师自言在青山师专他还有几位老友能说得上话。

    尤晓莺还是觉得目光有放长远一些,青山师专也就在青山地区有些名头,拿出青山和全省师专比也就算是二流。这在矬子里面拔将军,还不如最开始就多花点心思去省里最好中专找。那怕到最后,实在是一场空,他们也有青山师专做后路,尤晓莺也更有去省城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