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祖 第977节(3/5)
下从属于远征军的基层治理组织,几十年大汉商民在南洋的开拓成果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落于实际。毕竟汉商汉民在南洋地区的地位,仅靠商品、货物是建立不起来的,最终还得靠大汉的舰船与将士的刀枪。老皇帝巡幸至广州,又跟着广南舰队到海上跑了一圈,自然再度想起了南洋战事,甚至于产生了一种疑虑,广州府那场动乱,对南洋战场会不会有不利影响,毕竟即便隔着几千里远,广州仍然是远征大军最重要的后勤基地。
刘昌言的回答倒是稍安老皇帝之心,用他的话说,影响多少是会有的,但不大。远征军军需供馈转运,终究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不是大食人如何如何能影响到的。相反,从大食人手中收缴的财产,还能弥补一部分广南东道财政,当然比起广州府在乱事中的重大损失,只是一笔短利……
而于老皇帝来说,得知对远征军影响不大,就是圣心大悦了,如此便好。至于刘淳的归来,对南洋战事述职倒是其次,主要目的是为雍王刘承勋奔丧!
距离雍王薨逝,已经快五个多月过去了,丧报传至南洋时,刘淳还在率军清剿爪哇国残余势力。噩耗一至,也顾不得那些余孽了,交托手中军政事务后,即行返航归国。
这么一番奔波下来,等重归大陆之时,也已在深冬的尾巴。刘淳一行赶到青山港时,老皇帝仍在那里,等待着随驾人员从广州府赶来。
伯侄二人经年重逢,自有一番悲喜交集宣泄,关于雍王刘承勋的话题也足够二人尽情倾吐哀伤。
在老皇帝这边,看到刘淳脑子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刘承勋的音容相貌,埋藏在心底的丧弟之痛也再次被翻出来。那等悲伤,近乎歇斯底里,还是陪同在侧的刘文涣、刘文济兄弟俩见势不妙,连同刘淳一道劝说,方才使老皇帝慢慢平复下来。
有一说一,在对雍王刘承勋的感情上,老皇帝要比刘淳这个亲儿子都深厚得多。
刘淳时年三十六岁,但走过的人生有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都不在刘承勋身边,空间上的距离难免对父子感情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刘承勋之薨,刘淳固然哀伤难已,但更多是来自传统孝道大义的道德约束。
虽然老皇帝近些年不断暴露着他普通人性的一面,但终究还是个政治生物,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在几人劝慰下,迅速从对兄弟的追怀中摆脱出来,恢复了他平日的深沉严肃,过问起南洋远征事宜。
刘淳也干练地将过去两年南洋战事情况汇报起来,很多东西在此前的战报中都有提到,不过讲得详细了许多,还着重描述了一番南洋目前的形势,以及远征军的管理问题。
老皇帝听得很认真,表现得也很有耐心,一直到刘淳将打好的腹稿讲完,方才伸手示意他喝杯热茶,紧跟着发出一道深沉的感慨:“数千里远渡重洋,攻伐异域,这两年你们不易啊!”
刘淳闻言,当即道:“陛下,的确不易!然而,于远征上下将士而言,却是莫大的荣耀!试想,自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可有如我大汉这般,远渡数千里,征讨不臣,散播我大汉荣光。
南洋远征,于私有钱货之利,于公则为千秋之功,军中将士上下,皆踊跃从征,锐意进取……”
刘淳这番话当然有恭维的嫌疑,老皇帝也是这般想的,然而注意到刘淳眉宇间流露出的兴奋神采,却也忍不住相信他是发乎于真心,怎么也有一半吧……
“在不少臣民的眼中,朕发动南洋远征,只是为一己之私欲,好大喜功罢了!”老皇帝哂笑一阵,然后看着刘淳,轻叹着问道:“两年远征,难见家书,军中士气如何?”
闻问,刘淳沉吟少许,拱手应道:“自是不如两年前,主要在于旷日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