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风云 >  第247章 操之过急

第247章 操之过急(3/3)

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十个国营集团。

    当然,企业国营化并不是在冷战时期开始的。

    早在大战期间,为了战争需求,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把像克虏伯军事工业集团、德意志船舶建造集团、西门子电气工业集团、蔡司光学设备公司、梅塞德斯集团、宝马公司等大型企业收并国营。

    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并没有放弃国营政策,而是加强了对主要企业的控制力度。

    到赫岑道夫上台的时候,国营企业在帝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而且控制着帝国最大的一百多家企业。

    不可否认,在冷战中,这些国营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问题是,国营企业的弊端也表露无余,即运行效率低下,**严重等等,而且国营企业以重工业为主,以军事工业为核心,长期霸占着大量资源,导致以轻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发展。

    赫岑道夫面对的问题就是民众得不到足够的生活用品。

    显然,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除国营企业对资源的垄断,让以生产民用品的私营企业得到发展。

    不可否认,帝国必须进行经济改革,也必须废除以国营经济为主的模式。

    问题是,赫岑道夫这一步走得太急,也迈得太大了。

    按照赫岑道夫提出的改革方案,他将在一年之内,把占国营企业总量半数的非军事企业转变成私营企业,并且鼓励这些企业生产民用商品,并且在五年之内把除了核心军工企业之外的所有国营企业转化成私营企业。

    显然,过快的改革速度,只会导致混乱。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赫岑道夫猛的踩了一脚刹车,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辆高速行进的战车当场翻车。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