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风云 >  第245章 驾驶员

第245章 驾驶员(3/3)


    做个简单的比喻,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像是一辆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行驶的汽车,而赫岑道夫就是这辆机车的驾驶员,就算他已经踩下了刹车,汽车也不可能立即停下来,更不可能马上调头行驶。

    赫岑道夫已经踩下了刹车,但是汽车在惯性的作用上,依然在向前行驶。

    这就是,在赫岑道夫努力推行改革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仍然在奉行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基本国策。

    在此影响下,帝国的军备开支依然居高不下。

    做为政治家,赫岑道夫非常清楚,帝国的军备计划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他立即拿军备开刀,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有数百万帝**人,还有那些在军备建设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的军火集团。

    显然,得罪了这些利益集团,赫岑道夫的政治生命也不可能长久。

    改革不是革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赫岑道夫不敢猛踩刹车,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让帝国战车停下来。

    问题是,来自外界的压力,也就是来自中国的威胁,让帝国战车很难停下来。

    与之相矛盾的是,严重的国内环境,需要这架战车立即停下来,不然内部矛盾总爆发就足够让这辆战车解体。

    不可否认,赫岑道夫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打算牺牲帝国的战略核力量。

    可惜的是,他做的努力还不够,或者是在当时条件允许下做的努力还不够,帝国战车仍然在继续向前。

    对赫岑道夫来说,进行改革除了需要来自国内的动力之外,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九八六年底,在访问了乌克兰等盟国之后,赫岑道夫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当时,这次访问被新闻媒体成为中德外交关系的破冰之行。

    只是,其实际意义并非这么简单。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