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八十六章 猪肉简史

第二百八十六章 猪肉简史(4/5)

 不油腻,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不被困顿打倒,保持进取、创造力和求知欲。与之相反的状态,才是令人不快的油腻。

    这大概是东坡肉发明者的深意所在。下次享受东坡肉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一层。

    “那按你这意思,猪肉,一直在社会中普及着,只是没有上升为明星食物而已?”李师傅问到。

    “当然,文人不热衷于记载它,我们后人就不太重视。当然,有了苏大学士这样的明星推荐,它自然成了文人中的新风尚,有人记载了,人们就误以为,它才在宋代后,才开始普及。”

    冬子这个解释,在两位老师听来,是比较靠谱的。吴老师说到:“我说嘛,过去一直怀疑,这么早驯化的物种,居然地位这样低,它有什么理由不普及呢?”

    对啊,猪,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从考古史资料来看,数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它了。我们中国造字,家,就是一个屋顶下面一头猪,它几乎成了家庭私有财产的象征。

    但是,最普及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忽视。比如空气,平时你几乎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只要你上了高原,就知道,它其实是对人来说,最为珍贵的东西。

    如果有人要举例,说世界上最宝贵的调料是什么。有人会按价格来举例,拿贵重来说事。还有人,拿易得性来说事,最难得的,就是最好的。其实,并不是。

    人类最重要最宝贵的调料,其实是盐。因为盐的存在,加快了我们循环,造成了我们体内的各类化合分解反应。对于绝大部分食物来说,加盐的水,才配称之为溶剂,人体的消化及循环系统,其实就是一个大的精微的化工厂。

    所有的厨师,都是服务于这个化工厂的,医生,也一样。所以,食药同源。

    “那糖呢?它也很重要哟。”李老师感叹到。

    “确实,它很重要。毕竟,人类有个毛病,那就是对糖的依赖。为什么呢?其实是大脑的偏好。”

    冬子说到这里,居然把两位老师都吸引了。要知道,这些化学知识,他们不知道,冬子,也是在西安时,与孙总在一起时,才听说的。

    “我们都知道,营养的三大主要成份:淀粉脂肪蛋白质,对不对?”冬子这一问,两位老师在点头,这就是营养学常识,对于他们专业的人来说,就像大学生会初级算数一样简单。

    “脂肪是糖与蛋白质的组合产物。蛋白质是我们细胞的主要构造成分。那淀粉呢?它在哪里?”

    吴老师抢答,并不是李老师不知道答案,但他没吴老师嘴快。“淀粉,必须转化为糖,才能被身体吸收。脂肪只不过是糖与蛋白质的某种储存形式。”

    居然还有增值答案,这吴老师的嘴也太快了。

    “那么,问题来了,脂肪的合成过程复杂,它分解的过程,也相当复杂,猪肉中脂肪含量过高,所以,消化它,也经历很复杂的过程。所以,表面上,猪肉吃起来,对身体的作用,发挥得要慢一些。所以,如何帮助消化,如何让人在食用猪肉中尽快得到快感,这就考验厨师的能力了。所以,苏东坡在饮食上所作的贡献,就在于此。”

    就在于此,两重含义。此事被嘴慢的李老师捕捉到了:“不仅是就在于帮助消化的革新意义,还在于,它的发明地,就在容城江对岸的黄冈,这真是一个美食发源地啊。”

    就在这个地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这个地方产生了最伟大的文章诗歌,还有改变国人饮食结构习惯的烹饪方法。

    “好,回到我刚才的话题,你刚才说糖。那淀粉消化后,变成糖,人类吸收了。在这里,糖与脂肪与蛋白质,在饮食中,处于同样的地位。但是,在大脑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