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6/7)
☆、后记宝颐曾在梅林小筑的朱翠阁养胎,说起来朱翠阁的各个屋舍都是宝颐的临时地盘。这日孟聿衡浴后又来朱翠阁,召来两个儿子边逗他们玩闹,边听大秦嬷嬷汇报寻找宝颐最新情况。待听得又有婆子上门说知道宝颐去向,他皱起眉问一句:“嬷嬷可派人跟那婆子去了她说的宝颐所在地?”
大秦嬷嬷点头,回说:“那婆子说她看到宝颐姑娘被带去一家医馆的。老奴带人亲自去了,可没找到宝颐姑娘。后来我又报了咱们孟氏名号,展示了宝颐姑娘画像,那坐馆的大夫才说医馆里确是去过那么位姑娘,去的时候都快没气了,他和他家师傅拼力救治才保的那姑娘命在。只是姑娘在医馆住了月余也无人去接,亏损的身子也需慢慢调养,他便求了远在东南的妇科圣手的师母帮忙。现在姑娘已随他师傅去了东南。”
“去了东南。”孟聿衡低喃一句,孟聿衡没了逗弄儿子的心思,看向桌案上宝颐那厚厚手稿。着人抱下去儿子后,孟聿衡对书稿起了兴趣,走过去开始细细翻看。
大致浏览过一遍,孟聿衡放下手稿,清润开口:“宝颐在杨家地界时,可是经常出去和那些个军户聊那兵家之事?”
大秦嬷嬷点头,她跟宝颐出去过几次。宝颐不仅是喜欢听那战场杀伐之事,还能讲那战迹,绘声绘色讲得那叫一个好,那细细描述处有如宝颐也亲历过那些战事一般。
“也有人同她说那潮涨汐落,满帆顺风,战船出海之事?”孟聿衡追问。
大秦嬷嬷迟疑说不知。这潮涨汐落是常人就知的,但和战船出海相连,这却不是人人都会说的。在她想来杨家地界军户是征战西北荒漠的,应该是说陆战之事,海战却不是他们善长的。只是不善长海战不代表不知海战之事,拿出以前海战之事讲给宝颐听,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孟聿衡抽出五张图,又问:“杨家管事的、还有那军械库的主管,就任着宝颐进那军械所?”
大秦嬷嬷抬眼看,首张是火铳。这个她见过,宝颐有事没事经常在院里设靶练着玩。剩下的四张图勾画的物件,她就不认得了。回忆一下,她如实开口:“姑娘去过军械所三次,一次是为了求那火铳,后两次都是带那弹药出来。”
孟聿衡挥手让大秦嬷嬷下去了,再细细看过两遍手稿,这才放下。这描述海战之详细,遇各种情况应对之策之巧妙,不是亲临过抗倭之战的人怕是想象不出的。宝颐所记应是有真人真事的。只是这个叫戚继光的年轻将军是何许人,没听说过太后母家有过戚姓将军啊?地方戊卫之将吗,若真有描述中那煊赫战功,怕是太后母家也难掩之才,怎么他不曾听闻过此人呢?不是这代人,那可是前代先贤?细想这更不可能,抗倭卫国之功,足够这位戚将军上史册的。名垂史册之人,他更该知道的不是吗?可他不知道,他该去信问问杨士修的,从杨家军户嘴里出来的将军,杨士修该知道的。
想到这,孟聿衡又看遍手稿,突然生出一丝不愉。这宝颐摘录的怕是有失偏颇,他不能否认那应对之策之巧妙,也不能不承认依潮涨汐落出海攻岛之正确。但这很明显不是纪实之稿,虽努力往各个战例上靠,但细节处一笔带过,逻辑处理也偏幼稚简单。宝颐不曾经历过刀山血海,怕是也体会不出战场上的间不容发,但字里行间却能看出宝颐对这个英明神武所向披靡的戚将军的仰慕。傻女人,若那戚将军真在世,收她做妾,能如他这般怜她宠她,能这般花费人力、心力只为寻可能已经死掉的她?!他为她妥协至此,却不想她只是听别人讲述就能仰慕别个男子,还把那男子记下来,孟聿衡很是羡慕嫉妒外加恨。
放下手稿,由丫头伺候着换过舒适亵衣,孟聿衡走到床边心事重重地躺了上去。他觉得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