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折金枝 >  折金枝 第163节

折金枝 第163节(2/3)

 第168章

    前来传达旨意的, 是吏部的尚书张廷玉和中书令岑道。

    与其同行的,还有黄门侍郎钟沿。

    宫里、中书省和尚书省都来了人,足见圣人对此事的看重。

    好在镇国公府对此早有预料, 听旨的时候,并无过多意外。

    “门下:朕之第七女昭阳公主, 克娴内则, 淑德含章。承贤镇国公府第三郎,地胄清华,风神闲悟, 立志温裕, 局量宏雅[1],年已成立, 未有婚配。可赐昭阳公主与镇国公世子,得佳姻。”

    “中书令岑道, 宣。”

    “吏部尚书张廷玉, 奉。”

    “……”

    “告镇国公世子,奉被。”

    “诏书如右,符到奉行——”[2]

    能得圣人的赐婚,可谓是承天之祐。

    接到这道敕旨以后, 整个镇国公府便忙碌了起来。

    毕竟,谢言岐缔姻是喜,能够尚公主, 更是大喜过望。

    ——况且这位公主, 还是帝后最为疼爱的金枝玉叶, 如何都怠慢不得。

    虽说昭阳公主是皇室的金枝, 和皇室的缔姻相较于平常来说, 要更为隆重和繁琐, 须得注意的地方,也是数不胜数。但两姓结好之事,上起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是承袭“六礼”行事。

    也即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不过,既是圣人赐婚,倒也能省去一些章程:用不着再去说亲和问名。

    到纳吉这步,宫里自有皇家的道观合算,得到的结果,是大吉,天定的良缘。

    得知此事,谢夫人好几日都是喜笑盈腮。

    尽管知晓宫里的打卦万不会有差错,但她还是放心不下地带着自家的儿媳蔺兰,一起去了趟承恩寺,找那里的高僧帮忙合八字。

    高僧拿着两人的庚帖,道:“蕴川,初沅……一个是河川之蕴蓄,一个是沅水之初聚。按理说,这沅水细流,满途千沟万壑,难以汇至河川。但也好在,这两人皆是情深一往:河川冲决险阻,沅水涓滴成河,纵是山海不可平,亦可挟山超海,永结同心。”

    “若是他们能结为连理,往后余生,定然是伉俪情深、白头相守。”

    “确实是,天意难当的佳姻。”

    谢夫人算不得迷信之人,可她听完大师的这段卦辞,反倒是深信不疑。

    ——毕竟他这话,确实是言之有故。

    这两个孩子,可不就是如此么?

    初沅虽是玉叶金枝,但却命途多舛,是谓潺潺细流。

    而他们家三郎这个性情,惯是肆无忌惮,莫说中间隔着千沟万壑,便是刀山火海,他也能端了——当年昭阳公主尚且流落在外的时候,他就不顾门第之差地想要娶她,只可惜,天违人愿,彼时终究没能缔结良缘。

    之后分别三年,昭阳公主恢复身份、回到长安,多的是郎君心向往之。

    若非情之所钟,她又怎会迟迟未有婚约?

    若非一往而深,这三年,他们家三郎又怎会一直守着旧情不肯忘?

    所以啊,这位高僧说的,确实在理。

    他们家三郎和昭阳公主,那就是天赐的良缘。

    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接下来的章程,谢夫人纵是忙碌,却也未曾减少过笑容。

    通过婚书以后,这事儿,几乎就是板上钉钉了。

    然后,是请期。

    因着公主出降,非同一般。

    工部还需要重新为公主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