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 >  第203节

第203节(3/4)

疲惫不堪。遇到这样的敌人都不敢正面作战,岂不被人小看?以后还怎么办?

    李左车无可奈何。

    其实李左车的计谋,正是韩信担心的。听探子报陈馀不用李左车,韩信喜出望外。他立即下令:大家伙儿先简单吃些点心垫垫,今儿个击破赵军再大会餐!

    这话当然鬼都不信。

    于是众将领都应付说:诺!

    韩信又下令,一万人渡过河水,背水列阵。

    这就更像胡闹了。历史上,没人这么打仗的。因此就连赵军将士远远看见,也笑成一团。

    韩信却竖起将旗,擂鼓进军。这时的赵军,哪把韩信放在眼里?也打开营门接战。韩信和张耳且战且走,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河边,军旗和军鼓也丢了一路。

    在赵军看来,这时谁胜谁负已成定局,于是倾巢出动争抢汉军的旗鼓。他们哪里想得到,韩信头天晚上埋伏在旁边的两千轻骑兵,趁机进入空无一人的赵营,把赵军的军旗全部换成了汉军的红旗。

    与此同时,退到河边的汉军已无路可退,一个个拼了命殊死搏斗。赵军前不能胜,后无可退,军心大乱,斗志全无,如鸟兽散。汉军的斗志却更加昂扬。他们从河边和赵营两面夹击,赵军阵脚大乱,非死即降。

    韩信大获全胜,斩陈馀,擒赵歇。

    事后,众将领向韩信求教,问他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兵法里面其实有,只是诸位不留意。《孙子兵法》怎么说?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我们这支部队,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等于是驱赶着一群乌合之众去打仗。不把他们逼到死路,哪能战胜?

    这就是井陉之战。跟项羽的“破釜沉舟”一样,韩信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背水一战。

    井陉,确实是韩信的巨鹿。

    韩信却并没有得意忘形,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胜利。因此,当李左车作为俘虏被押来时,他亲自解开绳索,请李左车坐在西席,自己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求教。

    李左车却不敢当。

    李左车说: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左车是将军的战俘,岂敢胡言乱语?

    韩信说:不然。做战俘的,差一点是韩信。

    李左车这才说: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将军如此错爱,左车愿效愚忠。在左车看来,百战百胜,将军之长;兵疲师老,将军之短。因此无论强齐还是弱燕,都不是将军现在可以进攻的。

    韩信问:那该怎么办?

    李左车说:解甲休兵。

    这是对的。正如李左车所说,韩信的上上之策,莫过于原地休息,养精蓄锐,扩军备战。兵强马壮后,再展开外交攻势。届时,便可不战而屈燕、齐之兵。

    韩信采纳了这个建议。他虚心向战败者请教,更值得肯定。事实上,成大事者,必须无一日敢懈怠,无一事敢马虎。韩信做到了这一点,他没理由不成功。

    可惜刘邦不同意。

    刘邦有刘邦的道理。当时,楚汉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刘邦的大军也被项羽围在荥阳,急需兵力增援,打破僵局,哪有时间耐心等待韩信厉兵秣马?

    于是八个月后的某天早上,韩信和张耳一觉醒来,便发现自己的将印和兵符都不见了,刘邦却在军中调兵遣将。原来,刘邦只带滕公夏侯婴一人,自称汉使驰入军营,趁韩信和张耳睡得迷迷糊糊,夺取了兵权。

    韩信只好去打齐国。

    齐国却投降了。

    劝降齐王田广的,就是当年帮助刘邦灭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