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科举为官指南 >  科举为官指南 第72节

科举为官指南 第72节(6/8)

的人自然也是要派的,怕的就是有些县官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耽误了大事,因此京城这边下的指令也是一道道地往各省州县飞去,务必使各州县官员明白兹事体大,不敢轻慢。

    而明面上,建平帝也派了钦差随机下临州县巡查,这样双重保险下才能确保土豆红薯这样的高产作物能够尽快在百姓中推广开来。

    第172章 国公之位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

    三年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很多。这三年足以让红薯土豆在整个大周境内慢慢推广开了。粮食对于百姓来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所以只要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后面跟着一起种的百姓就不会少。现在就算是再偏远的地方,也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

    当时出海带回来的自然是不止土豆红薯这两样了, 只是因为这两样的产量高, 所以推广的时候才主要着眼于这两样,至于辣椒玉米那些东西, 种子自然也是有的,只不过种的人家也都是家有余力, 稍稍富裕的百姓家庭, 还有稀罕辣椒口味的高官贵族。

    而除此之外, 这三年来随着土豆红薯年年种植后产量越来越高, 酸辣粉、火锅等也都在大周风靡开,对于以往从来没有尝过真正“辣味”的百姓来说, 这两样东西实在是很能吸引人,杨云清手下的那些悠然居还有专门开的火锅店中,每天专门过来吃火锅和酸辣粉的人队总是排的很长, 靠着这两样,杨云清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杨云清也没有忘记让厨子继续研究其他菜色, 假以时日, 这“川菜”说不定就能在大周发扬光大了。

    建平帝裴安坐在御案前, 指着上面一堆奏折对朱首辅并杨云清在内的几位次辅笑着道:“今年下面呈上来的折子中, 下面缺粮求朝廷赈灾拨款之类的折子已经是完全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下面州县属官的报喜之词, 上面写的全都是这两年来的百姓种植土豆红薯之后的粮食产量, 还有着赋税拖欠的地方已经是屈指可数了,这可见是那两样高产作物之功啊!”

    裴安这么高兴也是有道理的,在以前,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一年里粮食减产的州县不在少数。虽说不像是洪涝旱灾那种大灾祸需要开仓放粮,或是朝廷赈灾,这不论是先帝乾宁帝还是当今圣上建平帝,他们不管这当皇帝的才干怎样,但是都是心系百姓,对百姓还算宽容的当权者,遇见了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况,这少不得也要看情况拨下去一点银子或是延缓这赋税的摊派,有甚者减产严重的地方还要免除当年的赋税的,像现在这样,几乎没有地方上折子求拨款赈灾的情况实在是罕见。

    不管怎样,这对裴安来说都是一件喜事,这既然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自然是算作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往后史书上或许还会称在他的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或许还会把这段时期成为“乾平之治”,立为治国典范也不是没有可能。

    裴安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其他历朝历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即让天下将近九成百姓温饱,这是何等的功绩,他甚至可以成为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想到这,如何能不让裴安心潮澎湃!

    朱首辅上前作揖道:“陛下所言大善!陛下定是天望所归,紫薇入命,所以才能以弱冠之龄,登基执掌天下,把天下治理成如今模样。而且这红薯土豆,或许是上天指引着杨大人找到,然后带给陛下的,杨大人也定是天上派来专门辅佐陛下的,不然为何这过了上千年,也没人能发现土豆红薯如此高产的作物,而到了陛下一朝,便突然发现了呢!”

    作为政坛老油条,朱首辅就算是自己并不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不代表他不会说这些恭维帝王的吉利话,况且这么一说也都是事实,并没有捏造的地方,只是夸张了一番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