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成为了道医之后 >  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72节

成为了道医之后 第672节(3/5)

级勋官子弟有进入中央官学学习的机会。唐代中央官学为国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所学校,各有固定生源和员额。其中勋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可以入国子学;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可以入太学;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之子可以入四门学。其五,勋官子弟有靠门荫入仕的资格,虽然在入仕时的官阶仅为最低的从九品。多余的勋封还可以转授家人。唐代明文规定“勋至上柱国有余,则授周以上亲,无者赐物。”

    第三,勋官的授予很正规。唐前期通常是在战后派专人到军中叙录军功,再由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审核战功的真实性,吏部的司勋郎中等审核授予勋级是否与战功相符。审核后的军功,经天子认可后,由兵部下发正式的“告身”。在“告身”上,从宰相开始,逐级审验的官员直至抄写人员,都要署名盖章,并盖上专门的“尚书吏部告身之印”,显得尤为隆重而正规。

    正因为如此,在唐前期,对于平民而言,通过军功得授勋官,是一条很有吸引力的出路。在tlf阿斯塔那24号墓出土的一封家书中,就记载了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洛阳一个名叫赵义深的人给远在西州的阿婆写信,信中提到得知西州的大兄被授予正七品勋官云骑尉,全家“喜悦不可言”。而云骑尉在整个勋官序列中仅仅排倒数第二,可见当时得授勋官是一项很体面的荣誉。不仅平民看重授勋,而且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朝官子弟也把立军功、封勋官看成一条入仕的捷径,所以唐人尚武实与推行勋官制有很大关系。

    但自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授勋者动盈万计”。节度使制建立后,唐玄宗又让节度使自行组织军功叙录,将领们为了笼络军心,往往虚报战功,勋官地位大不如前。安史之乱后,国库空虚,将士有功,朝廷无法赏给钱财,只好用勋官赏功,中使出使或诸将出征时常随身携带大量空白告身,方便随时填写发放。勋官泛滥如此,不仅毫无荣誉感可言,而且优惠政策更难兑现,勋官制度彻底失去吸引力,唐朝军队的辉煌也随之成为过眼云烟

    天医箓

    初授都功籙云:驅邪推祭酒.扶正奏都功.

    昇授盟威籙云:天地為盟主.鬼神服威靈.

    加授五雷籙云:風雨可呼應.鬼神具遵依.

    再授大洞籙云:统領千真朝玉陛.陶鑄萬化鎮金壇.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教好道布医的神祇,在上清天医院中都有神职,共辖天医十三科。其中,风科(金匮玉函天医张仲景真人)、大方脉科(疗虎针龙天医孙思邈真人)、眼科(归正派法天医王焘真人)、产科(云林神谷天医龚廷贤真人)、小儿科(保元寿世天医周扬俊真人)、外科(神宫妙手天医华佗真人)、耳鼻科(医学入门天医岐伯真人)、口齿科(九九难经天医卢之颐真人)、伤折科(丹溪心法天医朱震亨真人)、金簇科(医学全备天医刘完素真人)、砭爇科(推明内外天医李杲真人)、疮肿科(制药灵妙天医雷斅真人)、书禁科(博览统删天医葛洪真人)等。

    医源道显术为先,术自岐黄至理传。寿世活人功称圣,保生济苦德同天。

    九霄云府开医院,六道泉台解病源。任是伤残咸泰复,同沾妙力庆安然。

    轩辕宝诰

    志心皈命礼。纪元皇帝,位证玄都。光圆妙果,化育群雏。管儒道释三教权俱,掌天地人万象星符。监勅诸神仙佛职,稽查众籍是非趺。山河统辖,划野分区。州县府邑,治政时需。万古流传余日月,千秋继往拱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高明始健,以作悬壶。学士朝来而集造,指南文字与舟车。功参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恶,注秩征诛。补造阴阳安社稷,消灾劫厄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小说厂